《紅梅記》的作者是周朝俊,生卒年不詳,大約萬曆前後在世,是明代後期作家了。明代後期傳奇作家和優秀劇作如繁星燦爛,著名的流派有吳江派和臨川派。周朝俊不是這兩派中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兼具吳江派的聲律之長和臨川派的文詞之美,有人稱讚他是雙美派。他是浙江鄞縣人,撰傳奇10餘種,隻保存下《紅梅記》一種。

《紅梅記》雖然是明傳奇中不錯的戲曲,但達到這個戲水平的作品有一大批。挑選《紅梅記》來介紹,是因為這個戲成為了昆曲的保留劇目,它的影響延續至今。當代著名作家孟超根據周朝俊的《紅梅記》中的部分情節重新編寫了京劇《李慧娘》。上海京劇院的當家花旦李玉芙主演過此劇。文化大革命中該劇因為是鬼戲遭到猛烈批判,作者孟超含冤而死。1979年得到徹底平反,蘇州京劇團重演《李慧娘》,主演胡芝風。1981年被著名導演劉瓊搬上了銀幕,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成為膾炙人口的優秀戲曲影片,胡芝風也由於影片的熱映而一夜成名。今天舞台上還在上演各個劇種改編的《紅梅記》故事,因此這個戲知名度很高。

《紅梅記》以南宋為時代背景。賈似道弄權、賣國,奢靡享樂,是曆史上有名的奸臣,正人君子無不側目。民間有:“朝中無大臣,湖上有平章”之諺,就是諷刺賈似道不問政事,整天在西湖遊樂。這天,賈似道又攜侍妾李慧娘等遊湖,錢塘秀才裴禹(字舜卿)不肯回避,昂立橋頭。李慧娘注意到他的正直和英俊瀟灑,不覺讚了聲:“美哉一少年!”賈似道竟殺一儆百,回府後劍斬了李慧娘。

一日,裴秀才途經盧總兵府花園,喜愛伸出園牆的紅梅,被正在紅梅閣上眺望春色的盧昭容小姐看見,讓丫環將手中的折梅轉送給他。後來,前去感謝贈花的裴舜卿恰遇賈似道欲占昭容小姐為小妾。他仗義相助,自薦權充門婿,抵擋了賈府凶焰。賈似道假意延請裴舜卿為塾師,拘囚於書館。李慧娘遊魂發現了裴秀才,幻作生前模樣,取得他的信任,了卻生前夙願。慧娘鬼魂得知賈似道謀殺裴生之計,助他避禍出逃。

作惡多端的賈似道終於被諫官和太學生員彈劾,被押解官在貶謫道中擊斃。

盧昭容避難中被姨表弟騷擾,仍一心牽掛裴舜卿。經曆曲折,裴秀才高中探花,找回盧小姐,終在紅梅閣完婚。

作為傳奇劇本,《紅梅記》設置了三條線索,李、裴情感與抗暴是一條;裴、盧姻緣是一條:賈似道誤國失襄樊是第三條。三條線索都與賈似道連接,結構比單線或雙線更複雜。作者批判譴責矛頭明顯指向賈似道,所以這個戲並非普通的才子佳人戲,可以說是借事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可惜裴盧姻緣和賈似道誤國兩條線索顯得枝蔓,相互間缺少有機的聯係,對主題反有衝淡。

這本戲最出采的是李慧娘的形象。她是低賤的小妾,但內心純真熱情,有正義感。她脫口讚美了陌生的書生一句,招來殺身大禍。成為鬼魂之後反正不怕死了,她倒獲得了行動的自由。生前她不敢反抗賈似道,無法追求自己的愛情;死後她主動到書館求見裴秀才,主動示愛,並救了裴秀才的命。為了不連累眾姬妾,她挺身而出,顯形與賈似道正麵衝突,毫不含糊,針鋒相對,敢愛敢恨,全掃懦弱之態。這種形象是封建社會現實中女子少有的,也是借了鬼魂才吐出了屈死弱女子的一口怨氣。所以《紅梅記》的題材在流傳過程中,另外兩條線索漸漸被舍棄了,李慧娘的線索得以突出加強。後世更知名的戲是《李慧娘》。不僅昆曲,高腔、皮黃、梆子各劇種都有改編演出,都以李慧娘結構故事,盧昭容與裴秀才的姻緣全都被人們割舍掉了。解放以後,以馬鍵翔等改編的秦腔《遊西湖》和孟超新編的《李慧娘》最著名。孟超改編《李慧娘》時,著重描寫李、裴二人對奸相賈似道的鬥爭;在他們愛情關係的處理上突出二人的愛國意識。搬上銀幕的正是孟超改編、胡芝風主演的《李慧娘》。而孟超竟由於改編《李慧娘》,寫了鬼戲,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含冤而死。這是戲外之戲,周朝俊當初創作《紅梅閣》時絕對想象不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