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粉碎燕王謀逆(1 / 2)

昭帝劉弗陵即位時隻有8歲,立這麼小的人為皇帝,宗室中頗有人不服。放著這麼多成年的兒子不立去立一個8歲的小屁孩,他們無論如何想不通!覺得武帝昏聵,偏心。

抵觸情緒最強的,自然是對皇位最熱切的燕王劉旦!

武帝駕崩後,朝廷就向全國各郡和各諸侯王發了印有皇帝印璽的詔書,以小皇帝劉弗陵的名義把武帝的死信通知了他們。

這種告知皇帝死信的詔書稱為哀詔。按照禮儀,臣民得到哀詔之後,必須痛哭,然後布置靈堂,為大行皇帝守喪。

然而,燕王劉旦見到哀詔後卻非但不哭,反而說:“這詔書上麵的封印太小了,我懷疑京師發生了變故!”

此時紙張尚未發明,書信奏章等一般都是寫在木片或竹片上的,也有少數寫在帛上,寫好後用兩片竹片或木片把信夾在中間,用細繩子纏繞綁縛好,打個結,然後在打結處抹上一層粘土,再在粘土上麵蓋個印章,這就把書信封起來了。皇帝的書信是用紫泥封的,大臣的書信則是用青泥封的。

劉旦說哀詔上的封印太小,意思那封印是偽造的,哀詔被人動過手腳了,因而他懷疑京城可能發生了謀皇篡位的事,這當然是他為自己謀皇篡位找的一個理由。

他馬上派他的親信壽西長、孫縱之、王孺等人前往長安,表麵上是去向太常等掌管禮儀的機構詢問祭奠哀悼武帝的禮儀,實際上是去刺探情報。

不久,劉弗陵下詔賞賜劉旦30萬錢,增加其封地1萬3千戶。

劉旦非但不謝恩,反而憤懣不平地說:“皇帝本來應該由我來當的,我用得著什麼賞賜!”

於是,他就跟宗室成員中山靖王劉勝的一個孫子劉長、因七國之亂而自殺的齊孝王劉將閭的孫子劉澤合謀反叛。那兩人都沒能繼承王位,想通過謀逆而成為諸侯王。

劉旦對外宣稱武帝生前給了他詔書,允許他掌握他封國內各級官吏的任免權,整頓他封國內的軍隊,以防國家發生事變。預先為舉行叛亂時調動軍隊和除掉朝廷任命的官員造勢。

他的侍從(郎中)成軫還給他添柴加火:“大王失去的皇位繼承權,隻能以行動來索取,坐等是等不來的。大王一旦起兵,燕國之內,即使是婦女也都會奮臂追隨大王!”

劉旦和劉澤想出了一個計策,學當初周勃等群臣抹黑惠帝諸子的辦法,編造謠書偷偷地到各郡國散發,說:“如今的小皇帝並非武帝之子,也不是武帝所立,而是朝中大臣所立的,天下宜共伐之!”

接著,劉澤返回齊國,打算在齊都臨淄發兵,殺掉青州刺史雋不疑。

劉旦則在燕國招攬各地奸惡之徒,征斂民間銅鐵來製造鎧甲兵器,一次又一次地檢閱燕國的車騎、材官等各類軍隊,征調百姓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性質的打獵活動,以訓練其作戰能力,等待與劉澤約定的日期一到,就一起發動叛亂。

郎中韓義等人多次勸阻劉旦,劉旦一怒之下將韓義等十五名不支持他謀反的官員全部處死。

就在此時,青州刺史雋不疑獲悉了劉旦他們的謀反計劃,立即逮捕了劉澤等人,同時向朝廷報告。

劉弗陵派大鴻臚丞負責處理此事。

劉旦的同謀者被捕後,將劉旦的謀反陰謀全盤供出。

小皇帝因為燕王是他同父的兄長,下令不予追究,隻將劉澤等同謀犯全部處死。

青州刺史雋不疑因粉碎了這樁謀反案而受到霍光的器重,霍光把他調任京兆尹,並賜錢百萬。

雋不疑是渤海郡人,因為精通《春秋》,起初擔任該郡的文學之官。他是正宗的儒家學者,一言一行都遵循儒家所崇尚的周王朝的禮儀規範,因而聲名聞於州郡。

武帝統治的末期,各郡國“盜賊”蜂起。地方官根本無法全部清剿,隻能向上級隱瞞匪情。武帝向地方派出了一批直指繡衣使者,監督地方官鎮壓“暴民”。

到渤海郡來巡視的直指繡衣使者是暴勝之,這個人人品較好,雖然對暴民也奉行嚴厲鎮壓的原則,但不會為了多立功而亂殺,而且很愛惜人才,善於舉薦人才。他早就聽聞雋不疑賢良,因而一到渤海郡就派人去召請雋不疑。

雋不疑頭戴進賢冠,腰挎鞘上飾有美玉、刻著精美圖案的佩劍,闊袍寬帶,左佩玉環,右佩玉玦,盛裝而來,以示對暴勝之的尊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