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共同的書法興趣、吟詩賦詞的雅好使毛澤東和於右任比較談得來,也許是惺惺惜惺惺吧,一位年輕有為的共產黨人和一個民族革命的國民黨元老結成了忘年之交。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到重慶的時候,毛澤東和周恩來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於8月30日由山洞林園出發赴城內拜訪於右任,卻趕上於右任因公外出,未能見麵。當天晚上,張治中在桂園為毛澤東舉行宴會,並邀請於右任、孫科、鄒魯等人前來參加。毛澤東和於右任這才久別重逢。自1924年在上海一別,二十一年未曾謀麵,今天相逢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世事滄桑,他們彼此之間應該有很多要交流的思想,但是苦於人多嘴雜,宴會上毛澤東和於右任彼此並沒有進行深入的交談。畢竟兩個人處於不同的陣營之中,深入交談的時機尚不成熟。
9月3日下午,毛澤東再一次來到於右任的官邸,彼此交換了一些意見,共敘了二十多年的友誼。但是,毛澤東時間比較緊,大家仍然沒有來得及暢談。
9月6日,於右任設午宴招待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並邀請張治中、邵力子、丁維汾、葉楚傖等人作陪。席間,因主人於右任和主賓毛澤東都擅長詩詞,二人的話題自然轉到了詩詞方麵。
因為毛澤東到重慶帶來了《沁園春·雪》這首詞,於右任也首先談到了這首詞。毛澤東沒有想到,於右任竟然知道自己的這首詞。其實,彼此對對方的創作成果都比較關注、感興趣。於右任在宴席上極力讚賞毛澤東的這首詞,他品評了一番之後,微笑著說:“結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氣吞千古。”毛澤東對於右任的詩詞創作也是了解的,曾經讀過他的一首《越調.天淨沙》。這首小調是於右任參觀成吉思汗陵墓時所賦,毛澤東欣賞小調中憂國憂時的情懷,所以也能很熟悉地背誦此詞,至於毛澤東從何處得到於右任的這首小令,卻無從考證。
於右任的元曲《越調.天淨沙》如下:
興隆山畔高歌,曾瞻無敵金戈。遺詔焚香讀過。大王問我:幾時收複山河?
毛澤東聽了於右任對自己詞作的讚賞,也不否認,引用於右任《越調.天淨沙》中的一句,調侃地說:“若何‘大王問我:幾時收複山河?’啟發人意之深也。”於右任聽了毛澤東的讚賞當然高興,大笑:“哪裏!哪裏!潤之過獎了。”聽了二人的對話,席上的人們都在輕鬆的氣氛裏歡笑起來,二人也撫掌而笑。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不僅在共產黨方麵已經廣泛流傳,其時在國民黨一方也已經被很多人所熟知了。
三、柳亞子賦詩
人們常說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現在日本投降了,戰火暫時停息了,人們處在這樣的境界之中,不是久旱逢甘露嗎?不是人生的一喜嗎?
重慶藏龍臥虎,毛澤東在這裏遇到了無數過去的故交,有同學、有朋友、也有老師,這不是他鄉遇故知嗎?
所以,毛澤東雖然是置身於龍潭虎穴,但是他竟然沒有絲毫的孤獨寂寞之感,相反,他仿佛蛟龍人大海一般自由自在,他的精神與往日相比,可以說非常之好。
且說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三個人從於右任那裏出來,便直奔重慶沙坪壩南開中學的方向而去,當時柳亞子住在南開中學教職員宿舍津南村10號,這是柳亞子的兒子柳無忌夫婦的住所,當時柳亞子就住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