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毛澤東和孫俍工有過這樣一段交往,也正因為毛澤東知道孫俍工先生同情革命,所以今天才他才特意來到了孫假工先生的家中。
此時,孫假工雙手接過毛澤東給自己的紙卷,在桌子上將它徐徐展開,原來是一幅橫軸,上麵是毛澤東親筆手書的《沁園春·雪》。孫俍工望著橫軸上飄逸飛揚的書法,大聲讚歎:“太好了!”“你戎馬倥傯,日理萬機,還能忙裏偷閑,不忘書法藝術,真是難能可貴啊!”但見字體大氣磅礴,猶如筆走龍蛇,酣暢淋漓,再看內容,更是氣吞山河,前無古人,書和詞相得益彰。孫俍工不禁忘情地讚道:“好!好!仿古而不泥於古!盡得古人神髓,而又能以己意出之,非基礎厚實者莫能如此。
況你由行而草,竟能卓然自創一格,真不簡單!你筆底自由了!”二十五年多未曾謀麵的老朋友,又是在這樣特殊的時刻相見,由書法而文學,由生活而當前形勢……無所不談,毛澤東和孫假工以及在座的周恩來、王若飛都和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
幾天之後,毛澤東在紅岩村舉行酒會,特意向孫俍工發去了請柬,孫俍工興奮地參加了酒會,並且詩興大發,賦《喜毛潤之兄過訪》詩一首:
毛公天下奇,風流儒雅見容儀;毛公天下秀,奮劍揮戈能禦寇;毛公天下雄,麾兵百萬何從容!生成豪俠骨,更具男兒血!為國不恤七尺軀,為義更覺肝膽熱。
政治協商再電招,延安道上走華驃;翩然命駕來渝市,彌天煙塵一旦消。
九月之六日,草堂午睡足,倏臨故人來,跫然喜空穀。
相逢各問年,殷勤話衷曲,疇昔老知遍谘詢,予為一一陳所夙;存者星散死木拱,廿五年來變遷酷。
君家五桂亭亭立,愧我七兒尚鹿鹿;生逢險險幾滄桑,猶幸此身老窮踉。
窮踉此身可奈何,遽然更覺宇宙促。
輾轉話偏多,愛國心猶切;和平民主救中國,君誌如山意如鐵;多君此誌若雲天,民族光輝天下傑!籲嗟乎民族光輝天下傑,望君永保此令節,知手挽乾坤成大業,千古青史垂鴻烈![3]毛澤東收到他的信和字之後,第二天就給孫俍工寫了回信:
俍工兄:
惠我詩篇,感且不盡。約吃家鄉飯,更領盛情。你的好意,永遠記在心裏。事冗不克再晤領教,唯有俟之異日。
敬頌道安!毛澤東十月七日[4]從孫俍工詩中的“九月之六日草堂午睡足”一句我們可以判定,毛澤東和孫俍工見麵是在9月6日將近中午的時分。這是毛澤東來重慶之後,關於《沁園春·雪》的最早記錄。毛澤東借拜見故友,交流書法的機會將他的這一闋絕妙好詞贈送出去,也開始了這一闋絕妙好詞在重慶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廣泛流傳。
二、於右任設宴
9月6日這一天不僅是毛澤東神清氣爽的一天,也是毛澤東非常繁忙的一天。上午,毛澤東與孫假工進行了晤談,下午還和柳亞子有個約會,而中午則要出席於右任的招待午宴。所以,從孫俍工的寓所出來,汽車便迅疾地在孫俍工的目光中絕塵而去,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驅車奔向於右任的官邸。
說起於右任,現在的朋友們未必知道很多,但是說起一首詩,很多中國人卻是非常熟悉的,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這首詩正是於右任的大作。2003年3月18日,溫家寶總理在一次會見中外記者時曾動情地誦讀過這首哀歌,並稱其為“震撼中華民族的詞句”。這首詩是於右任在1962年1月24日所作,是於右任滯留孤島,思念大陸的一首千古絕唱。越到晚年,於右任思鄉之情越殷,越是覺得報國無門,越是盼望祖國的統一,他的許多詩作都可以作為明證。作完這首詩,兩年又九個多月之後,他帶著難以瞑目的遺撼,走完了自己生命的曆程,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