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隻有提倡平民教育!”孫俍工明確地說:“唯其如此,才能提高國人之文化,武裝國人之頭腦,實行科學與民主,富強我自由之中華。”“孫先生,您說的有一方麵的道理。”毛澤東並沒有立刻否定孫先生的見解,但是毛澤東隨即列舉了很多自己的理由,說明了革命必將在中國成功,共產主義一定會在中國實現。

“噢?……”孫假工認真地聽著,隨後含混地說:“你說的好像也是啊!那讓我再想一想吧。”第二天,孫俍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毛澤東拆開一看,是一首詞,內容仍然是對毛澤東革命行動所進行的善意勸解。詞的最後寫道:

“急回手,莫待明天。”雖然兩個人在政治觀點上有不同的見解,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兩個人的友誼和交往,毛澤東照常去聽孫俍工的課,而且經常拿自己的書法作品給孫假工看,向孫假工請教。不久,毛澤東的草書就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孫俍工看了非常高興,讚賞地說:“聰穎如毛潤之,實為少見,閑來學書,一經點化便能揮灑自如,筆底飄逸俊秀,且有他自己的風格了。”“噢,到了!”周恩來的一句話使毛澤東從回憶的境界裏回到了現實之中。汽車已經來到了重慶市小龍坎大石壩一號孫俍工寓所的門前。

此時,孫俍工正在家裏閱報,昕到汽車聲音的時候他還感到特別的驚奇呢。那個時候,能坐汽車的人可絕對不是等閑之人。孫假工急忙跑到門外想要瞧一瞧,看個究竟。隻見在自己寓所的門前停了一輛軍用吉普,從車上走下三個人來,其中為首的一人不是別人,正是二十多年不見,這幾天在報紙上天天出現的人物——毛澤東!孫俍工沒有想到,當年的朋友,今天的共產黨領袖,現在居然站在了自己家的門口。

“啊!潤之……”他禁不住叫出聲來,邁開大步破門而出,興奮而又親切地奔毛澤東而來,他的大手和毛澤東的大手,兩個人的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毛澤東嗬嗬而笑。

毛澤東向身後的周恩來、王若飛介紹道:“這是我在一師時的老師孫俍工先生!”隨後又把周恩來和王若飛介紹給孫俍工。三個人彼此打過招呼,相擁著向室內走去。

孫俍工把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迎進自己的書房,寒暄過後,毛澤東便拿出一份紙卷,遞給孫俍工道:“這是俚詞一首,自己塗鴉,送與先生。先生看看這字寫得有無長進。在一師時,先生教給我的書法要領,二十年來一直不敢忘記呢。”孫俍工生於1894年,比毛澤東小一歲。雖然毛澤東稱他為老師,其實他並沒有真正教過毛澤東,隻是毛澤東在附小任教的時候慕名聽過孫俍工講課,並且和孫俍工學過書法。孫俍工原名孫光策,又名孫僚光,是湖南隆回人。早年在北京高師國文部讀書,畢業後在長沙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正是在這個時期,毛澤東和孫俍工結識。1922年孫俍工赴南京、上海等地教書,隨後又赴日本留學。1928年歸國,以著述為主。1940年遷居重慶。

孫俍工是一個很有才學的老師,講課生動有趣,妙語連珠。而且書法獨樹一幟,飄逸俊秀,所以他的課常常吸引很多學生前來旁聽。自從第二章他鄉遇故知他們認識那一天開始,隻要毛澤東有時間,孫俍工的課毛澤東天天都要來聽,毛澤東對孫俍工的淵博知識和進步思想都非常佩服,在聽課的時候,工整地作了很多聽課的筆記。每每遇到彼此觀點不一致的時候,雙方就進行辯論。由於雙方的年齡相仿,觀點接近,逐漸彼此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孫俍工也和毛澤東談到很多在北京讀書時的經曆,尤其是組織文學社團、創辦《平民教育》、參加五四運動、散發革命傳單、攻打趙家樓的一些情況,使雙方增進了了解。

孫假工的書法非常好,那一次毛澤東與孫假工討論書法藝術之後,從孫俍工那裏回來,毛澤東認真地思考了孫俍工的一席話,並且果斷地采納孫俍工的建議。從此,他開始練習楷書,平日批改學生作業和給朋友寫信,都使用楷書;讀書所作的筆記和書頁眉端所批的評語也以蠅頭小楷為多。毛澤東書法藝術的方向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書法藝術得到迅速提高。最終,毛澤東成了自成一家的書法大家。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