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能做事不如會做事(4)(2 / 2)

但在“知彼”的諸多方麵中,了解彼方主帥的性格、謀略、為人、心態、誌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隻要能吃透對手,對他的意圖了然於胸,那主動權也就牢牢在握了。哪怕己方不如對方,隻要能把握住對方,也不至於大敗,這就是所謂的“惹不起,躲得起”。

中國曆史上還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們往往有如神算,似乎上知千年,實際上,他們也是平凡普通的,隻不過善於根據社會形勢、人事去分析得失成敗以及各種力量的對比發展罷了。所以,高瞻遠矚就成了統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質,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因此,中國在政治預測方麵的智慧是相當發達的。但具體的世事變化之後,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把握了規律就能有正確的預測。總起來看,不外乎從社會發展、形勢變遷、人事轉化三個方麵入手。

12.當機立斷見果敢

當機立斷,才能做成大事,猶豫不決就會一事無成。有些人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最後耽誤的還是自己。

做事必須要有這樣一種精神:當機立斷者,善於觀察動態,提出果斷措施,弭亂於已形,如無超人之魄力,難以應付瞬息萬變之局麵,此處以宋仁宗皇後應變的事實加以說明。

宋仁宗時,社會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但土地兼並嚴重,國家財政空虛,西夏和遼屢次犯邊,致使人民起義不斷,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使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麵逐漸形成。

這種社會不穩定的局麵,反映到皇宮內部的鬥爭必然尖銳起來。崇政殿的親從官顏秀、郭逵、王勝、孫利四人,本是皇帝的心腹,為皇帝而生而死。但是,眼看社會動蕩不安,他們覺得北宋江山也長久不了,便私下裏密謀,準備興兵叛變,劫持仁宗“挾天子以令諸侯”,或直接推翻宋朝,以新的年號取而代之。他們是皇帝侍從官,容易接近皇帝,很容易達到目的。正如俗話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突破。

準備就緒後,顏秀便開始行動了。他們殺死了軍校,進入延和殿,再攻殺進禁中,很快逼近皇帝的寢殿。這時,皇後正在殿內,和皇帝閑談,夜裏得知宮內發生謀變,仁宗很驚慌,便打算逃出寢殿,保全自己,皇後卻立即關好門,然後派人召來都知堇守忠等人,請他們帶兵護衛,確保皇上安全。不一會,顏秀等人衝到福寧殿下,斬殺宮中人,宮中人見狀四處奔逃,驚嚇聲四起,有的被斬斷了臂膀,呼痛之聲,響徹帝所。恐怖與驚嚇的氣氛,籠罩著整個寢殿。何承用怕皇帝驚恐,啟奏宮人毆打小女子。皇後大聲怒斥道:“叛賊在殿下殺人,皇上就要出來,你們還敢妄言啟奏?”皇後知道叛賊要縱火燒殿,便吩咐左右持水準備。不一會,叛賊果然以蠟燭焚燒燈籠,再焚燒宮殿。左右持水者,迅速將火灌滅,叛賊燒殿不成。雙方的戰鬥仍在激烈地進行著。為了組織力量,打擊叛賊,防止出現更大的叛亂,皇後親自削剪宦官的頭發,並說:“平定叛賊後,我要論功行賞,其憑證就是剪過的頭發。”宮中宦官及宮女,都爭相剪發,盡力拚殺。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宦官及宮女有一定傷亡,但顏秀、郭逵、孫利三人終為宿衛兵所誅殺,王勝一人逃跑,數日之後,也被抓獲,立即斬殺。顏秀等人的宮中謀變,至此便徹底失敗了。宮中又恢複了原有的平靜。

這次事變,起於突然,宮中毫無準備,但仁宗皇後卻善觀動態,巧於措置,倉促之間,指揮若定,轉危為安,終於平亂,沒有驚人的魄力是很難辦到的。仁宗皇後不愧為巾幗英雄。

機勇者,臨危不懼,臨難不驚,機勇沉著,鎮定乃爾,諸葛亮的“空城計”,即顯示出戰略家的膽略。

三國時期,吳蜀兩國經常聯兵攻打魏國。這便是蜀將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政策。公元208年,曹操占領荊州後,統帥水、陸兩軍數十萬,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吳。東吳與劉備聯軍,共同抗擊曹操。周瑜和魯肅審時度勢,指出曹操冒險用兵有四患,並親率吳軍與劉備聯軍大破曹操於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大戰勝利後,諸葛亮便乘機占領了荊、益兩州,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麵,他自己也功拜丞相。公元223年,劉備死後,他便輔佐劉禪,主持軍國大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