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規律的穴位保健法
對付月經不調,中醫講究穴位治療方法。專家說月經不調是婦女月經病的俗稱,指月經的周期、經色、經量、經質的改變。包括月經提前、錯後或不定期,月經量過多、過少或閉經等。精神因素、勞累過度、生活規律改變、飲食改變、環境改變、寒冷刺激、使用激素等都會影響月經從而導致月經不調。中醫認為月經不調與腎、肝、脾三髒有密切關係,多與髒腑功能失調,氣血失調,衝任不固有關。
中醫將月經不調大致分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先期是指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月經周期不足21天,連續兩個周期以上。月經先期可分為氣虛型、陽盛血熱型、肝鬱血熱型、虛熱型。主要症狀為月經提前。臨床針灸穴位以關元、血海、三陰交為主。
月經不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類型:
氣虛型:症狀為月經量多,色淡質稀,麵色蒼白,納少便溏。保健按摩穴位為足三裏。
陽盛血熱型:症狀為月經量多,色深紅,質稠黏或臭,口渴喜涼飲,便秘。保健按摩穴位為曲池、太衝、中極。
肝鬱血熱型:症狀為月經量多或少,色紫紅有血塊,乳房胸脅脹滿。保健按摩穴位為行間、地機。
虛熱型:症狀為月經量少,色紅質稠,顴紅,手足心熱,口幹咽燥。保健按摩穴位為然穀。
月經後期是指月經周期延後7天以上,甚至40~50天。
月經後期可分為血寒型、血虛型、氣滯型、痰濕型。主要症狀為月經延後。臨床針灸穴位以氣海、氣穴、三陰交為主。
血寒型:症狀為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則減,畏寒肢冷。保健按摩穴位為歸來、天樞。
血虛型:症狀為月經量少,色淡,頭昏眼花,麵色蒼白。保健按摩穴位為足三裏。
氣滯型:症狀為月經量少,色暗紅有血塊,乳房兩脅脹痛,噯氣。保健按摩穴位為蠡溝、太衝、地機、天樞。
痰濕型:症狀為月經色淡黏,白帶多,身體肥胖,胸悶腹脹,食少痰多,精神倦怠。保健按摩穴位為豐隆。
月經先後無定期是指月經周期不固定,時或提前,時或延後,連續三個周期以上。月經先後無定期可分為肝鬱型與腎虛型。主要症狀以月經經期不定為主。臨床針灸穴位以關元、三陰交為主。
肝鬱型:症狀為月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血塊,胸脅乳房脹痛,精神抑鬱,噯氣歎息。保健按摩穴位為蠡溝、間使、太衝。
腎虛型:症狀為月經量少,色淡黯,質清,腰骶酸痛,頭痛耳鳴,夜尿多。保健按摩穴位為太溪。
此外月經不調的穴位按摩療法還有:
預備式:平臥床上,雙目微閉,呼吸調勻,左手掌重疊於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靜臥1~3分鍾。
團摩下腹: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適當用力按順時針、逆時針作環形摩動1~3分鍾,以皮膚發熱為佳。
功效:益氣壯陽,交通心腎。
團摩臍周:左手掌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肚臍下,適當用力按順時針繞臍團摩腹部1~3分鍾,至腹部發熱為佳。
功效:溫經散寒,調理氣血。
揉按關元穴: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將拇指腹放在關元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鍾。
功效:滋養肝腎,調經止痛。
搓擦腰骶:將雙手掌分別放在腰骶部兩側,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鍾,以腰部發熱為佳。
功效:強腰壯腎,活血通絡。揉按腎腧穴兩手叉腰,將拇指按在同側腎腧穴,其餘四指附在腰部,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鍾。功效:溫補腎陽,強腰壯骨。
按揉足三裏穴:將一手食指與中指重疊,中指指腹放在同側足三裏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雙下肢交替進行。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掌揉血海穴:將雙手掌心放在同側血海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鍾。雙下肢交替進行。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