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常見婦科病的經絡穴位自我保健
女性朋友常常會因為一些婦科疾病而煩惱不已,比如說月經不調、痛經等。去醫院吧,太麻煩,不去吧又很難受。因此一些簡單的自我保健的方法對於女性朋友此時就非常重要,下麵我們就介紹常見婦科病的經絡穴位自我保健。
痛經的常見穴位保健
氣血虛引起的痛經就用氣海和足三裏來治
痛經是困擾很多女性的問題,因為痛得不嚴重,所以大家認為它不是什麼病,經常忽視它,其實這是氣血虛的信號。你本身氣血就虛,月經時氣血更虛,不能稱職地營養小腹的生殖器官,所以小腹會痛。這種痛是虛證,中醫講“虛則喜按”,所以用手按著反倒舒服些。另外,血虛心也失養,心神不安,睡覺就不踏實。月經少,臉色白,舌苔淡都因為血虛。
痛經是身體對我們發出的請求,這時要及時補上氣血。我們選用氣海和水穀之海——足三裏。
氣海有個膾炙人口的小名——丹田。它是任脈的穴位,也是任、督、衝三脈所起之處,更是全身氣血彙聚的地方,所以補氣血名正言順。它在肚臍下1.5寸,可以先四指並攏取臍下3寸,那一半的距離就是氣海所在了。用氣海補氣,靠呼吸就可以。用手抵住氣海,用鼻深吸一口氣,肚皮凸起,然後手緩緩地向下壓,肚皮回收,同時嘴慢慢把氣吐出。每天10~20次。
足三裏是胃經的合穴,能直通胃腑,可以加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使食物充分轉化成氣血。足三裏在小腿外側,彎腿的時候,把四指並攏放在膝蓋下,小腿骨外側一橫指即是。
刺激方法是把艾條點燃,放在皮膚上方2厘米的高度,使足三裏有暖暖的感覺,注意不要太熱,以防燙傷。灸完之後喝一小杯水。每天飯後灸5~7分鍾。
肝鬱引起的痛經,就找血海和太衝
月經前和期中,小肚子發脹、發疼,有下墜的感覺,乳房也脹疼脹疼的;有時連帶著大腿內側和肛門都疼,嚴重時惡心反胃;月經顏色深,有血塊;平時心情不舒暢,老鬱悶,愛歎氣。
中醫很講究七情六欲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認為心情不舒暢可以令人氣血不暢。經前經時,眾多氣血湧到小腹,堵得厲害,所以小腹墜脹、疼痛,正所謂“不通則痛”。肝經環陰器,所以肝經引起的痛經會出現肛門疼痛。肝主疏泄,讓身體裏的氣該升則升、該降則降,比如驅使胃氣向下運送食物。肝氣鬱了,胃氣不下,反倒上升,所以惡心反胃。氣為血之帥,是發號施令、推動血行的,大帥沒勁頭,士兵自然停滯不前了,所以有瘀血,血塊下來以後,氣血壅滯的情況緩解一點,疼痛就減輕一些。
調理肝氣的穴位首選太衝穴,它在腳背大拇指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後,在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它是肝經的原穴,可以解決肝髒鬱結的所有問題。刺激方法:每天睡前3分鍾從太衝揉到行間。
用左手掌心抵住左膝蓋,大拇指下可以摸到肌肉的縫隙,這兒就是氣海穴,它是活血化瘀的要穴,正所謂“百川歸海”,全身的都跟這兒相關。如果按一下血海很疼,說明身體裏一定有瘀血。通過按揉刺激,血海的疼痛減輕了,體內的瘀血也就慢慢消失了。
肝經在大腿內側,敲打起來很不方便,我們可以改為敲打大腿外側的膽經。肝膽是一陰一陽的表裏經,像夫妻一樣,它們之間的信息是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