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穴位治療法
失眠,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祖國醫學又稱其為“不寐”“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失眠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入睡困難;
2.不能熟睡,睡眠時間減少;
3.早醒、醒後無法再入睡;
4.頻頻從噩夢中驚醒,自感整夜都在做噩夢;
5.睡過之後精力沒有恢複;
6.發病時間可長可短,短者數天可好轉,長者持續數日難以恢複;
7.容易被驚醒,有的對聲音敏感,有的對燈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歡胡思亂想;
9.長時間的失眠會導致神經衰弱和抑鬱症,而神經衰弱患者的病症又會加重失眠。
此外,失眠還會引起人的疲勞感、不安、全身不適、無精打采、反應遲緩、頭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的最大影響是精神方麵的,嚴重一點會導致精神分裂和抑鬱症、焦慮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個係統疾病,如心血管係統、消化係統等等。針對失眠患者,我們可以用穴位療法來進行緩解,具體操作如下:
患者仰臥位,按摩者坐於患者頭部上方,以右手食、中二指點睛明穴3~5次後,以一指或雙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兩側沿眉弓、前額推至兩太陽穴處,按摩5~10分鍾。然後雙手拇指分別抵於兩側太陽穴,換用餘下四指推擦腦後部風池穴至頸部兩側,重複兩遍,再以雙拇指指尖點按百會穴。
患者坐位,按摩者站於患者右側,用右手五指置於患者頭部,自前發際推向後發際5~7次,然後按摩者站在患者之後,沿兩側之胸鎖乳突肌拿捏,拿肩井穴3~5次。
患者俯臥位,按摩者在其背部用滾按法,操作3~5分鍾。心脾虧損者,可多按揉腎腧(腰部兩側),關元腧,最後再點按神門、足三裏、三陰交。
患者可在每晚睡覺前,坐於床上進行如下按摩:
1.揉百會50次。
2.擦拭腎腧50次。
3.摩臍下氣海、關元50次。
4.揉按足三裏、三陰交各50次。
5.擦湧泉100次。
6.仰臥於床上作細而均勻的深呼吸30次,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即可入睡。
每晚臨睡前先揉足三裏、三陰交,每穴1分鍾,再掐按內關、神門穴1分鍾,再用雙手掌根部揉擦背部,以有熱感為宜,重點按揉心腧、脾腧、肝腧。最後平臥閉目養神,不生雜念,用拇、食指按揉雙側睛明穴,連續揉按3~5分鍾即可產生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