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的自我按摩療法(1 / 1)

神經衰弱的自我按摩療法

神經衰弱是指長期精神緊張,導致大腦興奮和抑製功能失調的一種神經精神病症。神經衰弱屬於心理疾病的一種,是一類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症狀的神經症性障礙。

神經衰弱的症狀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興奮占優勢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暈、耳鳴、情緒不穩定、易激動、心慌、氣短、多汗、失眠、多夢、易驚醒等;另一類是抑製占優勢的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精神萎靡、乏力、性功能減退等。以上兩大類症狀常並存,發病初期常以興奮症狀占優勢,以後以抑製症狀占優勢。該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症狀時輕時重,易複發。

神經衰弱的症狀的具體體症表現為:

1.易興奮、易激怒。

2.腦力易疲乏,如看書學習稍久,則感頭脹、頭昏;注意力不集中。

3.頭痛、部位不固定。

4.睡眠障礙,多為入睡困難,早醒,或醒後不易再入睡,多噩夢。

5.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可心動過速、出汗、厭食、便秘、腹瀉、月經失調、早泄。

6.繼發性疑病觀念。

在治療神經衰弱時,應以心理療法為主,輔以藥物治療、物理或其他療法。

對於神經衰弱病人,通過按摩,反射性地影響患者中樞神經的功能,可以使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製功能恢複平衡,使患者頭暈、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得以改善。

中醫學理論也認為,神經衰弱屬中醫“失眠”“心悸”等範疇,多由心脾兩虛、陰陽失調所致。按摩能舒筋活絡,通利經脈,調整陰陽,使症狀減輕或消失。同時,頭部、四肢、胸腹等部位有不少鎮靜、安眠的穴位,按摩刺激這些穴位能起到鎮靜、催眠的作用。

點攢竹、揉前額、按揉百會

體位:取坐位或臥位。

方法:先用雙拇指抵住攢竹穴(眉頭凹陷處),慢慢用力,約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繼而用大魚際揉前額部,約2分鍾;最後,中指在百會穴(頭頂正中心)處用力按揉約1分鍾。

功效:攢竹穴能明顯緩解頭痛、失眠症狀。百會穴為保健穴,按揉此穴,可激發人體潛能,增加體內真氣,有效防抬神經衰弱。

摩腹部穴位

體位:取仰臥位。

方法:兩手掌相疊,以神闕穴(肚臍)為圓心,在中腹、下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摩動,以腹內有熱感為宜,約2分鍾。

功效:神闕穴是強壯穴,能調節人體氣血,調整陰陽平衡。經常對神闕穴進行刺激,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使神經衰弱的各種症狀減輕或消失。

點揉氣海、關元

體位:取坐位或仰臥位。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抵住氣海穴(臍下1.5寸處)、關元穴(臍下3寸處),緩慢揉動,每穴1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