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穴位經絡療法(2 / 2)

太衝

定位:在足背部,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原穴的含義有發源,也有原動力的意思,也就是說肝髒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衝穴找到表現。

用拇指指尖對穴位慢慢地進行垂直按壓。一次持續5秒鍾左右,進行到疼痛緩解為止。什麼樣的脂肪肝患者用太衝穴最好呢?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鬱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種隨時可以發火、不加壓抑、發過火後又可以談笑風生的人,太衝穴對你就意義不大了。揉太衝穴,從太衝穴揉到行間,將痛點從太衝轉到行間,效果會更好一些。

行間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間的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行間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為足厥陰肝經之滎穴,在五行中屬火,所以具有泄肝火,疏氣滯的作用。嚴重的脂肪肝患者在生活中常有脅痛,脅痛是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的一種自覺症狀,如情誌鬱結,肝氣失於調達或濕熱內鬱,疏泄失常或脅肋挫閃,經脈受損等,都可引起脅痛,症見脅部脹痛,胸悶不舒,喜怒不寐,煩躁,口苦,舌質紅,苔黃膩,脈弦。

期門

定位:仰臥位,先定第四肋間隙的乳中穴,並於其下二肋(第六肋間)處取穴。對於女性患者則應以鎖骨中線的第六肋間隙處定取。

期門為肝經募穴,是人體一個十分重要的穴位,《標幽賦》曰:“穴出雲門,抵期門而最後。”該穴是足太陽、厥陰、陰維之會,位於兩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作用,可用於治療多種疑難病症。醫聖張仲景早在《傷寒論》中就多處應用到期門穴。

中脘

定位: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

本穴為治療消化係統病證常用穴,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和胃的功效。現多用於脂肪肝,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痙攣,胃擴張,子宮脫垂等病症的治療。

中脘穴按揉的方法是手掌按壓在中脘穴上,手指按壓在建裏與下脘穴上,吸氣時,兩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為一圈,即為一次,可連續做8~64次,然後,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與次數同上。最後,做3次壓放吸呼動作,方法同上。

肝腧

定位:俯臥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縮(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中醫理論認為髒腑有病時其相應背腧穴往往出現異常反應,如敏感、壓痛等;而刺灸這些穴位,又能治療其相應髒腑的病變。肝腧穴是肝髒在背部的反應點,刺激此穴有利於脂肪肝的防治。

湧泉

定位: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足掌心前1\/3與2\/3交界處。

湧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湧泉穴,力量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宜,每次50~100下。若能長年堅持,自然會增強腎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