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穴位經絡療法(1 / 2)

《傷寒論》reference_book_ids\":[7316100906183822348,7339813206979791934,7135754661369236493,738174163791275935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脂肪肝的穴位經絡療法

脂肪肝又稱肝內脂肪變性,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蓄積過多,脂肪含量超過肝重量(濕重)的5%(最高可達40%~50%),或在組織學上超過肝實質30%時,稱為脂肪肝。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多樣,輕度脂肪肝的症狀:有的僅有疲乏感,而多數脂肪肝患者較胖,故更難發現輕微的自覺症狀。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症狀。

脂肪肝的危害通常引發以下五種常見病:

1.肝硬化和肝癌。

2.消化係統疾病。

3.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

4.影響性功能。

5.影響視力。

在藥物治療之外,患者也可以通過按摩來進行輔助治療。

按摩治療脂肪肝,主要采用腹部按摩和循經取穴法,並根據病患情況加減手法與穴位。每次治療20分鍾左右,10次為一個療程,隔日一次。一般治療1~3個療程即可。治療前後可行B超和血脂檢查以檢驗療效。

絕大多數病人經過按摩治療,消化功能都能提高,相關的不適症狀減輕或消失,B超顯示脂肪肝減輕或消失,甘油三酯、膽固醇、轉氨酶等生化指標恢複正常或降低等效果。同時,對便秘、失眠、糖尿病、肥胖也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我們知道,穴位也就是經絡線上出現異常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位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出現黑痣、斑(色素沉著)、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穴位的重要標誌。如果在與肝髒最為緊密的三條經絡線上用按壓、捏捏皮膚的方法,若出現前述的反應,即可判斷此點就有可能是最為有效的穴位。但脂肪肝的按壓異常大概在期門穴、肝腧穴所在之處。脂肪肝患者記住以下穴位的定位與按壓方法可達到有效防治目的。

足三裏

定位:人體足三裏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現代實驗研究發現,按壓患胃炎、胃潰瘍或胃癌病人的足三裏,可見胃電波增加,且胃癌病人不規則的波形變得規則。長期按摩足三裏,還可以降低血脂、血液黏度,預防血管硬化,預防中風發生。足三裏穴的作用非常廣泛。每天每側按揉30~50次,酸脹為度。持之以恒,對於防治脂肪肝有極大的益處。

陽陵泉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取。

現在的中醫學家將陽陵泉列為脂肪肝治療的要穴,亦與其主治有關。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膽病者,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三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此是治療膽腑病症,而這些症狀與現在的脂肪肝臨床症狀多有相同。另外由於中醫理論有肝膽相表裏的說法。所以,陽陵泉在臨床上就被用來作為脂肪肝治療的要穴,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