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補腎腧穴
冬至前後,人們紛紛進補,蓄積營養,強身健體。曆代養生家通過實踐證明,寒風刺骨、大雪封地的冬季,確是保養腎氣的最佳時節。穴位按摩療法是冬季養腎的有效方法。在此我們介紹以下有助於養腎的三個方法:
按摩腰眼
腰眼穴在帶脈(即圍繞腰部的經脈)中間,位於背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是腎髒的位置。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經常按摩腰眼可以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晃腰健腎
自然端坐於沙發、凳椅或床邊,雙手叉腰,呼吸自然,緩慢向左晃動腰身36次,再向右晃動36次,晃動時劃大圈,頭部亦隨之而緩慢晃動,一般早晚各練一次。此法對老年朋友尿頻、尿滴瀝不暢等症狀有明顯的改觀。
摩耳健腎
中醫認為耳為腎之竅,因為耳的聽覺功能依賴於腎精的充養。因此按摩雙耳有利於強身養腎。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此外,兩手搓熱,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
冬季對人體的主要危害就是寒氣,但是中國的南北方也有差別,南方寒濕較重而北方則寒氣為主,所以保健時也要區別對待。貴州、重慶的朋友可能有這個體會,冬天吃火鍋後一般都不會上火,但是在北方就不行,為什麼?因為火鍋是辛辣的,在南方吃剛好可以化解那裏的寒濕之氣,北方比較幹燥,辛辣的吃多了就消耗人體內的陰津,會上火。所以南方人在冬季要以溫陽化濕為養生的原則,每天要堅持使用如下幾個穴位:陰陵泉、關元、腎腧。
這幾個穴位的位置和用法在前麵都談過了,但是這裏需要變通一下。具體操作方法:關元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艾灸5分鍾,然後喝一小杯溫開水,然後在兩側腎腧上麵拔罐5分鍾,起罐之後按揉2分鍾。腎腧穴不必天天使用,每周拔罐2~3次就行了。其餘的時間就按揉,兩側陰陵泉還是用按揉的方法,每次每穴3分鍾即可。
除了穴位保健以外,冬天還有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冬天要多吃溫熱的東西,如羊肉、狗肉、辣椒,停掉所有的寒涼之物。北方的冬季,寒氣裏麵經常夾雜著一點燥氣,所以既要溫陽,還要注意不能化燥,要防燥,所以要適當地滋陰。
另外,有句話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並不是說春夏補養陽氣,秋冬補養陰氣,而是因為春夏時人們喜歡吃寒涼之食,陽氣易受傷,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陽氣;而秋冬季節,人們很注意溫養陽氣,尤其在北方,天氣較幹燥,人們隻顧養陽氣,卻忘了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傷陰,結果常常為了補而不慎傷著了陰津。所以,秋冬北方人在補陽的同時要稍微在食物中加一點滋陰的東西。在吃完溫熱食物之後喝些枸杞粥,吃點六味地黃丸和起居地黃丸,就像中醫開藥方的時候,經常在一些性味相似的藥物中加上一兩味性味相反的藥一樣,這叫“反佐”,雖然藥性相反,但是作用卻是相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