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四季養生特效穴位及經絡自我保健
中醫學關於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極其豐富,其中重要一點是——順時養生。正如《靈樞·本神篇》裏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避邪不至、長生久視。”就是說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順應時節變化而養生,就會長壽。我們在經絡穴位保健養生上,也應當遵循此法。
春季的保肝腧穴
在春季,養肝是養生的重點內容。我們平時除了通過調理飲食到達養肝護肝的目的外,亦可通過按摩具有養肝護肝效用的穴道,以達養肝護肝的目的。
下麵就介紹些具有養肝護肝效用的穴道,供大家參考選用:
三陰交穴: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踝部內側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具有健脾益血、調肝補腎的效用,所以養肝護肝可經常按摩三陰交穴。
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部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是肝經的原穴,肝髒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在此穴都可表現,所以養肝護肝可多按摩太衝穴,用拇指指尖對穴道慢慢地進行垂直按壓。
肝腧穴位:肝腧穴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刺激此穴有利於肝髒疾病的防治,所以養肝護肝可常按摩肝腧穴位。
陽陵泉穴:陽陵泉穴道於小腿外側,可治療膽腑病症,是脂肪肝療治的要穴之一,所以養肝護肝可按摩陽陵泉穴。
大敦穴:大敦穴位於大腳趾靠第二趾一側的甲根邊沿約2毫米處,具有調補肝腎效用,所以養肝護肝可經常按摩大敦穴。
行間穴:行間穴位於第一、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為肝經腧穴,亦可調理肝氣,所以養肝護肝可常按摩行間穴。
三裏穴:三裏穴位於膝蓋前外側(取穴時屈腿),犢鼻穴(缺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持久按摩除可起到降血脂、降血液黏稠度,預防血管硬化的效用外,還可有效預防脂肪肝,所以養肝護肝可經常按摩三裏穴。本穴是人的身體最經常使用的保健穴之一,經常按摩可強體健身。
支溝穴:支溝穴位於小臂,腕橫紋上3寸處,除可保肝護肝外,還具有很好的調氣通腑的效用,所以養肝護肝可常按摩支如何治打嗝溝穴。
除此之外,人體的頭部、上肢、下肢都有具有養肝護肝效用的穴道。我們下麵分別介紹之:
按摩頭部穴位
按摩耳輪動作要領:
用兩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輪,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發熱發脹為宜。效用:有聰耳明目、活絡通竅的效用,且對全身康健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