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回 拜奏折批定名罪 建牌坊表揚貞節(1 / 2)

話說包公將劉知府詈了幾句,叫人將湯德元傳上堂來。兩旁答應了一聲。果然片刻之際,已將湯德元傳到,當住案前立下。

包公向劉知府道:“你說湯德元已死,為什麼還在此地?”劉知府見了如此光景,真不知湯德元到底從何處而來。隻得兩眼呆呆兒的望住欽差。欽差笑道:“若不是這禁卒弄弊,豈不是誤了人命!”說了,就將救湯德元之人喊將上來,賞了他五十兩銀子,仍將湯德元送回。

原來湯德元在倉房內聽說李大椿放了欽差,來到大同理結這個案子,心下已是十分歡悅,隻恐怕自己裝死過的,公事上不好說,自己不得露麵了。一人正在那裏想不出主意來之際,卻因兆璧弟兄已由大椿救了出牢,打發轎子送他回來,即分付他兩人,隨將湯德元帶入城中,以便明日早堂出來露露臉,好叫眾人知他未死,故今日包公複行間訊,是專為此事。不然。也就拜折複命了。此刻,各事已竣,仍叫劉知府帶回,聽候複訊。一麵移文到巡撫,說劉用賓夤緣權貴、辦事糊塗,著於遇省中揀員候補。不多幾天,自有新任來接手。這且不表。

包公於各官去後,就與大椿將這案細情敘成奏稿,說葉槐教子不嚴,武斷鄉曲,陷害良民,強娶有夫之女,著將葉槐革職,其子開泰充三千裏遇救不援;王瑤刁唆犯法,買盜扳人,所有開泰惡跡皆是他一人的主謀,擬了個斬監候;洪鵬程與劉用賓皆縱容貴權,聽斷徇情,兩人一並革職;夏均祥嫌貧愛富,凡事同謀,理宜充三幹擬罪,因該父夏國華為官清正,且家有老母,著從輕發往軍營效力。夏國華前被葉槐誣告,仍著開複原官。華兆璧弟兄無辜受辱,著賞給花紅銀緞,以示矜恤。

兩人將稿擬定,到了第三日,在行轅拜折,進京聽候旨意。未了包公又請了三月假,繞道家鄉掃墓。這個折子發後,大椿因這幾天公事未清,故未回去。此刻各事已竣,先叫人回去送信。次日一早。穿了朝服,用了狀元及第與欽差大臣的全銜執事,先與包公各到衙門回拜,然後又到各處紳士以及同年同鄉人家拜會。忙了一天,第二天方能坐轎望湯家鎮而來。

此時,府縣官見是榮歸府第,個個前來恭送。到了上午的時候,已經到鎮。早有辦差的家人走上來道:“府官大老爺已經代欽差大人揀好了公館,特來啟上老爺得知。請大人示下。”

大椿聽見如此,知道是劉知府格外恭敬,無奈全不領情。當時叫辦差的人退去,所有公館一切鋪陳的物件,全行帶回。自己仍叫轎夫到湯府門首下轎。

到了裏麵,早有湯德元與兩個兒子湯俊、湯傑以及華氏弟兄各皆迎了出來。各人皆悲喜交加。到了裏麵,華太太與湯太太以及他的母親皆在屋中盼望。他一入堂中,先叫家人在家神主祖先麵前點了香燭。自己行禮已竣,隨即將主上的誥封請了出來,設了香案。先代李太太叩了四個頭,然後起來,請李太太換服。又將聖旨獎慰他母親的苦節,並封賜建坊的聖旨念了一遍,李太太授了誥封,也就於香案之前望闕謝恩。方才大椿望住湯德元等人行禮,一直到兆璧兄弟,皆是一一見禮已畢,各人又代他道了喜。

鬧了一刻工夫,隻見湯德元說道:“不是賢侄今日榮歸來理這冤情,老夫是不能再見天日了!”

兆璧與華太太也說道:“虧他如此,又與包公亦皆如此的好心,實為古今少有少見,可感可敬。”

大椿道:“這不是小侄的作為,還是老伯與小弟伯母等提拔照應之恩。不然,小便也不能如此發達。”

眾人又謙遜了一回,問他如何回奏複命。大椿又說了一追,個個皆知道,已辦了那均祥了。

大椿道:“不是小侄辦不明,隻因有個原故,夏國華乃是我的恩人,前次若不是他用應,那縣試我就考不成了。若此刻符均祥定了重罪,他家就要絕後代了。雖然罪不容誅,隻因夏國華麵上,故爾如此從輕辦了。二來隨後也叫兆琨兄弟好與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