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回 大欽差奉旨查辦 新狀元衣錦榮歸(2 / 2)

且說包清義奉了這旨,曉得不能耽擱,隻得回了衙門,將公事交代已畢,預備次日啟程。那知李大椿退朗之後,到了王國鈞家內,國鈞道:“老夫在京多年,滿想除了奸賊,隻恨不逢其便,誰料今日卻在賢契手內,真可喜之至!”

李大椿道:“門生雖是為了華家弟兄,卻也是實言奏對,可算是公私兩盡。此刻包老師前往查辦,門生擬想趁此請假一走,不知道與例可合否?”

王國鈞道:“向來鼎甲皆有請假修墓以及省親之說,現在天恩甚厚,加之賢契又包公的門下,明日賢契單奏請假。若主上不肯,再謂包公一奏,說代你同往查辦。那時也就再無不準的了。”

大椿聽了這話,當晚就繕成折稿,錄寫清楚。次日五鼓,上朝請價。主上將他原折一看,不覺龍顏大悅道:“原來卿家有如此賢母!無怪有此才學。既欲修墓省親,著賞假三個月,與包清義同日啟程。所有查辦事件亦令同為詢訪。該母苦節子嘉,著照修撰原官加三級的絲典。”

旨下,大椿當時就趕緊謝恩,退了出朝。曉得不能片延時刻,就與包清義約了第三日啟程。此時,方正中與於德全也欲請假,隻因皆是鼎甲,已經走了一個,若再要請假,怕主上不肯。隻好寫了幾封家信,交大椿帶去。

這裏包公見大椿同行,路上有了一人為伴,而且又是自己得意門生,點元末久,就放了欽差,一同查辦,心下也十分得意。

到了第二日,忽然家中由武強寄來一信,乃是他的兒子包子升從京裏出來,回家祭祖。來的這信先言了些家中田地的話,後來就將白長年路救湯瑤雲,為兒媳及子接到家中居住,詢問姓名人氏,乃是前任大同縣夏國華之女,所有奔逃之故,乃是為葉開泰所逼,又將前後的話寫在信上,請他得便奏知主上,以便搭救華氏弟兄。

包公看完了,天下竟然有如此巧事!我現今承旨查辦,正為這些事件。那知夏國華之女已在我家,足見得這葉槐是惡貫滿盈了。此女如此貞節,實為可嘉!隨即寫了回信,打發家人送回家去,說他已經奉旨與李大椿查辦,所有瑤雲令他安心耐守。查辦回來,繞道家中,再行定奪。此信寄了之後,次日已是動身。一早先入朝請訓,然後與大椿兩人一齊啟程。那京中大小文武官員鹹至叩送,故此許多人員來到餞行。鬧了一刻工夫,方才回街。

大椿又到方、於兩處辭行,然後又來至王國鈞家內,著人發了鋪蓋,叩謝國鈞已畢,方才告別出城,在店內等包公一齊啟行,向山西進發。這一路之上經過地方,無論文武大小官員莫不親自接送。

有話即長,無話即短。在路行程非止一日,這日已至山西省城,巡撫見是包公查辦事件,曉得他性情古怪,不好惹他,隻得出去迎接。彼此見麵,包公就將聖意說了一通,請他將洪鵬程調省,委人署理。

巡撫一聽,知道是為葉家的事件,要想袒護,怎奈是包公向來不徇情麵,隻得先將洪鵬程調回省來。隨於晚上修了書,明日借著代包公開頭站二名。先將此信暗送與開泰,叫他速即想法,免得臨時楚苦。另外又叫劉用賓傳齊各人證等,候包公抵境,以便審訊。

這話一傳出去,那個大同府中皆曉得包公與李大椿來查葉開泰的劣跡,要與華家伸冤。當時劉知府得了此信,也就派人到湯家鎮為大椿擇了公館,好讓回來居住。

不知李太太聽見如何說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