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回 給川資伯母多情 遇患難英雄受辱(1 / 2)

話說湯德元因家中耳目不便,怕露了風息,故爾搬至倉子內居住,向晚無人來往,將門開了,正出去閑望之際,見遠遠的忽然來了一個人,叫了一聲“老伯“。湯德元仔細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李大椿,忙的問道:“你怎麼來的?”大椿道:“我聽見我母親說,老伯怕人知道,特地移居於此,我這兩天末見你老人家,故此到此探望。”

原來大椿自搬至湯家之後,雖然華太太仍將女兒搬回陶發問壁那房屋居住,李太太總未搬了出去。他說的一句倒比人更進,說隻要兒子好,再受些人家恩情,也可補報。隻要補報得到,隨後人家自不得借口;若是兒子不好,就是不借人家光,後來也不免為人議論,故爾他終末搬。平日在家,隻勸大椿念書發狠,說到一切功名總算數,總要發狠上去,方能為祖宗爭光,報人家的恩德。所幸大椿也是至孝,順著母親的意思,不是念到三更,就是念到半夜。

後來,湯德元遭了冤枉,湯家為官家抄沒,大椿就恨恨在心,說道:“我有一天出使皇家,總要將這些貪官汙吏參革淨盡。至這些惡差魚肉鄉民,皆是縣官不好,他果能一秉至公,賞罰明正,他怎敢這個樣子!”因此越想越氣,越用心念書。後來,聽得湯德元死在監中,他就恨不得與洪鵬程拚命。及至領棺回來,又見湯德元為李春救活,就根不得代李春叩頭,說這人如此重義,將來有一天為官,務要將這人提拔,總總情形也說不盡,總總也是個好心肝。

此刻,見了湯德元,兩人談了一回。德元問道:“聽說學憲幾時錄遺,你是歲考進的學,今年是恩科,你是初次下場,倒要錄遺。你還要預備盤川前去鄉試。”李大椿道:“錄遺消息,我久經聽見了,聞說是七月初十,如今還早。等過了三四月,到午節之後,忙這事尚還不遲。”

湯德元道:“我恨不得此時就考,俾我早些中舉進京,能夠發達,也好為我們伸冤。可憐華家哥哥此次是不能與你同考,尚不知何時方可出此牢門!”一麵說一麵眼淚蕩下。

李大椿看見,也不免淒摻。趕忙勸道:“老伯不必煩惱、吉人自有天相、不過遲早些個,如今惟有華太太仍是獨自住在外麵。雖然尚有兩位姑娘陪伴,隻是那孤苦的情狀,今日目不忍視。”

湯德元歎了一口氣道:“我豈不知他苦楚!隻因他立誌甚堅,真是令人可敬。若再勉強接他回去,不但他不肯,反不知道你我的用心了。隻好你回去,就說我說的,請你伯母仍照往常周濟他些。我家遭了那些差人一次抄擄,所幸田畝還在,年中的用度總夠了。此時天已不早,你可趕緊回去罷,免得過晚,路上難走。沒事時候常到我這裏來,可以與你談談。”

大椿答應著,轉回鎮上,將湯德元的話與湯太太說知。還未說完,忽聽門口鬧了起來。忙的出去一看,不是別人,正是湯俊弟兄與人打降,將人打傷。故此鬧到門口前來。李大椿見那些被打的人雖是眼泡皮浮,卻皆是不善之輩。隻得打招呼陪小心說了許多好話,眾人方才散去。

這裏大椿找著了湯俊兄弟,勸說了一回,說:“你父親既是這冤屈,你該憤誌念書,代父親理楚方是正理,為何又與人毆打!人家把你打傷固不上算。你把人家打傷人家自然鬧到門上來。這是何必!”

湯俊道:“我看現在此間倒是強狠點的好,我爹爹與華家兩個哥哥那般忠厚,尚且遭這冤枉,真是滿腹詩書抵不得一場戰鬥!我從今日起,雖不在外惹禍招非,那些書本子我是不念了。練些膂力武藝。等候皇家有事,也好出力,代朝廷辦事。而且聽說伍員廟內新來了一位和尚,武藝十分精通。我日內就去拜他為師。”

李大椿見他說些硬話,曉得是個風馬牛不得入彀,也就不說了。那知湯俊到了次日。果然把所念的書全行燒去。一天未曾回舟,到岸旁尋找到伍員廟去了。湯太太是溺愛慣了的,也隻好隨他無收無管的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