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買下了胡惟庸的府邸(1 / 3)

劉浩嶼和白無雙一邊走,一邊在心裏想,後世記載的,關於大明時期的房產歸誰所有問題,主要取決於房產的所有權歸屬和房產交易的具體情況。在明朝,房產的所有權歸屬主要遵循的是財產繼承的原則,這一原則在《大明令·戶令》中有明確的規定。根據這份法律文件,房產的繼承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法定繼承:在明朝,財產繼承方麵,正妻所生之嫡子與妾所生之庶子的權利是一樣的,應分得份額相等的遺產。這意味著,無論是嫡子還是庶子,都有權繼承父親的財產,包括房產等權利。

二是遺囑繼承:除了法定繼承外,明朝還允許遺囑繼承。在遺囑中,父親可以指定房產的繼承人。如果遺囑是公開並得到認可的,那麼遺囑中所講到的財產歸屬是有效的。

此外,明朝的法律還規定了妾所生的兒子在繼承中的地位,盡管妾的地位低於妻,但其所生之子在財產繼承上享有與嫡子相同的權利。這表明在大明時期,房產的所有權歸屬主要取決於法律規定的繼承原則,而不是基於個人的社會地位或身份。

還有,在大明朝,政府對於官員的房產交易有著嚴格的控製。特別是對於被查抄的貪官房產,這些房產通常會被沒收並歸國家所有。如果個人或機構想要購買那些被查抄的貪官房產,需要向戶部提出申請。戶部作為管理國家財政和土地的部門,負責處理這類房產的分配和出售事宜。因此,想要購買被查抄的貪官房產,必須通過戶部進行正式的申請和審批流程。

在那悠長歲月的塵埃中,隱匿著一座古韻悠然的宅院,它靜靜地佇立於繁華與寂寥交織的柳岸坊街角,仿佛是曆史長河中一枚遺落的珍珠,閃爍著不為人知的光芒。劉浩嶼與白無雙,兩位風華絕代的才子佳人,因緣際會之下,踏入了這片被時光遺忘的領地。

春日午後,陽光溫柔地穿透稀疏的雲層,斑駁地灑在那斑駁的朱紅大門上,為這座古老宅邸披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劉浩嶼與白無雙並肩而立,目光中滿是對這宅院不凡氣質的驚歎。宅院四周,翠竹輕搖,假山流水,雖曆經滄桑,卻依然透露出昔日主人的非凡品味與深邃底蘊。

“如此景致,怎會是荒廢之地?”白無雙輕聲細語,眉宇間流露出幾分不解與惋惜。劉浩嶼聞言,輕輕搖頭。

於是他們很快找人打聽了這座宅院……,知道宅院的前主人之後,劉浩嶼和白無雙兩個人的眼中閃過一抹複雜之色:“聽聞,此乃本朝罪臣胡惟庸之府邸,胡氏家族一朝覆滅,留下這空蕩蕩的宅院,早就被官府沒收了,成了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胡惟庸是在1380年被滅族的。這一事件是明朝初年著名的“胡惟庸案”的一部分,該案件牽涉廣泛,導致了許多人的死亡。胡惟庸本人因涉嫌謀反而被朱元璋處決,隨後,朱元璋下令廢除中書省和丞相職務,並規定以後不得再設立丞相一職,以此來加強皇權。)

(這一決策標誌著華夏曆史上持續千餘年的丞相製度的終結。胡惟庸案與之後的藍玉案合稱為“胡藍之獄”,這一係列事件對明朝的政治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劉浩嶼和無雙兩人相視一歎,心中皆是感慨萬千。胡惟庸,一個曾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的名字,如今卻隻能化作曆史的塵埃,連同這座輝煌的府邸一同被世人遺忘。然而,正是這份曆史的厚重與滄桑,賦予了這座宅院別樣的魅力,讓劉浩嶼與白無雙心生向往,決定賦予它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