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們踏上了尋覓新生的旅程,首當其衝的便是前往戶部辦理手續。戶部衙門內,古木參天,廊腰縵回,處處透著莊嚴與肅穆。劉浩嶼與白無雙手持信函,步入大堂,向負責官員說明來意。官員聞言,目光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化為淡淡的微笑,他深知這座宅院背後的故事,也理解二人對文化的尊重與傳承之心。
經過一番繁瑣的手續與商議,劉浩嶼花了三萬兩銀子,買下了原來胡惟庸府邸的一切所有……宅院的轉讓終於塵埃落定。當那份沉甸甸的地契交到劉浩嶼與白無雙手中時,兩人的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這不僅是一座宅院的易主,更是對過往的一種致敬,對未來的一種期許。
在大明的繁華盛世之中,當年胡惟庸府邸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都城的顯赫之地,其輝煌景象,令人歎為觀止。
劉浩嶼和白無雙看著剛剛買到手裏宅院的正門樓,巍峨高聳,通體以金粉飾邊,琉璃瓦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有萬道金光穿透雲層,照耀著這方天地。門楣之上,雕刻著龍鳳呈祥的圖案,栩栩如生,寓意著權勢與吉祥。兩側石獅雄踞,目光如炬,守護著這無上的榮耀與尊貴。
劉浩嶼感覺,當年胡惟庸是這裏主人的時候……每當晨曦初照或夕陽斜灑,正門樓更顯金碧輝煌,彰顯著宅院主人非凡的地位與氣派。
劉浩嶼和白無雙步入府內,隻見宅院深深,回廊曲折,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匠人的精湛技藝與原主人的高雅品味。梁枋之上,雕刻繁複精細,花鳥魚蟲、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色彩斑斕而不失雅致。畫棟之間,彩繪流雲,寓意著祥雲繚繞,福澤綿長。行走其間,仿佛穿梭於一幅幅流動的畫卷之中,令他們倆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宅院後方的園林,更是別有洞天。園中奇石嶙峋,形態各異,有的如龍騰虎躍,有的似老僧入定,……當年這樣的情景一定引得文人墨客駐足觀賞,讚不絕口。
異木叢生,鬆柏蒼翠,四季不敗,更有奇花異草,爭奇鬥豔,香氣襲人。溪水潺潺,繞石而過,橋亭翼然,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生動和諧的自然畫卷,讓人忘卻塵囂,心曠神怡。
他們倆步入正廳,隻見廳堂之內,珍玩古董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青花瓷瓶,釉色溫潤如玉,圖案精美絕倫;玉雕擺件,質地細膩,雕工精湛,盡顯高貴風範;更有名家字畫,筆墨酣暢,意境深遠,讓他們倆不禁駐足細賞,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件藏品,都是曆史的見證,藝術的瑰寶,彰顯著原主人的深厚底蘊與不凡眼光。(那個時候我也沒有古董這一說,一些官員也隻是玩了一個附庸風雅,所以戶部人也不知道胡惟庸的房間裏擺的這些玩意值不值錢,所以在沒收胡惟庸府邸的時候,房內的擺設原樣沒有動過。)
看到這些,劉浩嶼很容易就聯想到了,當年胡惟庸呼風喚雨的時候,每當夜幕降臨,他的府邸內一定會燈火通明,如同白晝一般。各式各樣的燈籠高掛,光影交錯,將整個府邸裝點得如夢似幻。燭火搖曳,映照在雕梁畫棟之上,更添幾分溫馨與神秘。遠處望去,他府邸仿佛一座不夜城,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無數人的夢想與向往。
還有每逢佳節或重要時刻,胡惟庸的府邸內一定會歌舞升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賓客們身著華服,笑語盈盈,觥籌交錯間,共賞妙曼舞姿,聆聽天籟之音。席間佳肴美酒,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主人胡惟庸更是親自招待,盡顯其好客之道與儒雅風範。那個時候,他的府邸內洋溢著歡樂與和諧的氣氛,讓人忘卻塵世煩惱,沉醉於這片刻的歡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