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準備買下一座宅院(1 / 3)

劉浩嶼言罷,書房內再次陷入了沉寂,隻有燭火跳躍的聲音,與窗外偶爾傳來的蟲鳴相互應和。趙言澈凝視著劉浩嶼,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他明白,這一夜,他不僅聽到了未來的預言,更獲得了一份寶貴的啟示——在曆史的洪流中,唯有堅守本心,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於是,趙言澈緩緩起身,向劉浩嶼深深一揖,那一揖中,既有對未知的敬畏,也有對未來的期許。他深知,從此刻起,他的人生軌跡,將因這一夜的對話而悄然改變。

……,時間不長劉浩嶼就離開了趙言澈的書法……他腦子裏馬上就會想到後世記載的朱標的死因。

大明太子朱標的死因在曆史上一直存在多種說法,但最主流且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他因感染風寒而病逝。

據《明實錄》記載: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視察陝西回來後,因感染風寒而病倒,並經過數月的治療未能康複,最終病逝於南京紫禁城。這一記載為官方史料,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不過史學家觀點是:由於朱標被皇帝朱元璋保護得極好,幾乎沒有人能夠對他做任何手腳,因此史學家多認為他的死因就是風寒導致的疾病。

盡管風寒是直接導致朱標死亡的原因,但也有一些間接因素可能加速了他的病情惡化:朱標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並多次為他們求情免罰。然而,他的弟弟們如秦王朱樉等曾多次犯錯,朱標在調和求情的過程中可能承受了較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當他看到父親朱元璋的殘暴統治和頻繁殺戮時,內心可能更加痛苦和矛盾。

還有與父親朱元璋的政見不合:朱標在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時,常常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這與朱元璋的鐵腕手段多有不合。兩人在政見上的分歧可能也增加了朱標的心理負擔。

還有說法認為,在朱標生病期間,朱元璋曾命他審理罪囚。由於朱標一向仁德,不會輕易判重刑,但吏部尚書詹徽卻在朱標不知情的情況下判了囚犯重刑。朱標得知後找到朱元璋闡明緣由並諫言,結果引發了朱元璋的憤怒。這一事件可能進一步加劇了朱標的病情和心理壓力。

所有,後世人認為大明太子朱標因感染風寒而病逝,這是曆史上最主流且被廣泛接受的觀點。然而,他在生前的精神壓力和與父親政見不合等因素也可能加速了他的病情惡化。盡管存在其他說法如驚嚇過度、抑鬱而亡等,但這些說法多缺乏確鑿的史料支持或存在較大的爭議。

……夜幕低垂,星辰如細碎的鑽石鑲嵌於幽邃的天幕之上,趙府內燈火闌珊,卻未減其古樸莊重之氣。劉浩嶼與白無雙,兩位風塵仆仆的旅人,因緣際會之下,得以在這府邸之中暫避夜色,享受片刻的安寧。管家以他那特有的溫文爾雅,為二人精心安排了客房,房間雖不奢華,卻雅致溫馨,仿佛能洗淨一身的風塵與疲憊。

窗外,月光如水,輕輕灑落在窗欞之上,為這靜謐的夜晚添了幾分柔情。室內,燭光搖曳,映照出兩人交談時臉上洋溢的溫暖笑容,他們或低語細談,或相視一笑,彼此間那份無需多言的默契,在這靜夜中悄然生長。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溫柔地拂過趙府的每一個角落時,劉浩嶼已悄然起身,整理好衣衫,準備踏上新的征程。他站在客房的窗前,望著窗外初升的太陽,心中既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也有對眼前這份溫情的深深眷戀。他知道,是時候向趙府的主人,那位威嚴而又慈愛的趙言澈大人,以及他溫婉賢淑的夫人錢若汐,還有活潑可愛的趙晗銘小姐,道一聲別離了。

步入正廳,趙言澈夫婦早已等候多時,他們的眼中既有對劉浩嶼即將離去的不舍,也有對他未來前程的期許。趙晗銘則站在一旁,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既有少女特有的羞澀,也有對未知命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