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向趙言澈透露了一些未來(3 / 3)

“趙大人,請看這墨海翻騰,筆走龍蛇,皆是我心中對時局的憂慮與警示。”劉浩嶼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繼續說道,“洪武皇帝,一代英主,其賢能之下,亦藏有深不可測的妒意與猜忌。君不見,這些年他手起刀落,多少功臣良將,皆因猜忌而隕落。你在朝為官,定當謹言慎行,保持清醒與獨立,萬不可輕易與人結盟,以免陷入權力的漩渦,難以自拔。”

趙言澈望著空中飛舞的文房四寶,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他深知劉浩嶼的提醒,字字千鈞,皆是肺腑之言。於是,他深深一揖,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劉公子一番肺腑之言,令我茅塞頓開。江湖雖遠,卻藏龍臥虎,公子之才,實乃我輩楷模。今後為官,定當銘記公子教誨,簡言慎行,不負所望。”

隨著趙言澈的話語落下,那在空中飛舞的文房四寶也緩緩落下,重新歸於平靜。書房內,一切似乎又回歸了往日的寧靜,但空氣中那份因智慧與情誼而生的溫暖與力量,卻久久未曾散去。劉浩嶼與趙言澈相視一笑,那一刻,他們知道,無論未來如何,這份情誼與忠告,都將成為他們人生旅途中最寶貴的財富。

……,夜幕低垂,星辰點點,趙言澈的書房被一盞昏黃的燭光溫柔地擁抱著,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與鬆香交織的靜謐。窗外,萬籟俱寂,唯有偶爾傳來的夜風低語,似乎在訴說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劉浩嶼的身影,在這份寧靜中顯得格外凝重,他輕輕踱步至趙言澈案前,目光深邃,仿佛穿越了時空的壁壘。

“趙大人,”劉浩嶼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石,落在空氣中激起層層漣漪,“還有一事,我需得提前知會於你,但望你藏於心底,不露聲色。”

趙言澈聞言,手中的茶杯輕輕一頓,落在了桌子上,如同他此刻心緒的波瀾。他抬眸,目光中既有疑惑也有期待,緩緩道:“劉公子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劉浩嶼深吸一口氣,仿佛是在整理著即將泄露的天機:“趙大人,時光荏苒,隻需轉眼間,洪武三十一年將至。那時,我朝開國皇帝陛下,那位雄才大略、開創盛世的君主,將走完他輝煌而又傳奇的一生,享年七十一載。而在此之前,一個令人扼腕的消息早已悄然埋下——太子朱標,那位溫文爾雅、深得民心的儲君,竟在洪武二十五年因一場突如其來的風寒,遺憾離世,留下了未竟的治國之夢。”

趙言澈聞言,臉色倏地變得蒼白,眼中閃過一抹難以言喻的震撼。他未曾料到,如此沉重之事竟會如此平靜地從劉浩嶼口中道出,仿佛曆史的洪流已提前在他的心田衝刷而過。

劉浩嶼見狀,語氣更加柔和,卻又不失堅定:“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人能阻。陛下駕崩之後,朱標的次子,朱允炆,將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與寄托,登上那至高無上的帝位。然而,他的統治,卻如同流星劃過夜空,絢爛而短暫,僅僅五年,便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歎息。”

趙言澈的目光中,既有對未來的恐懼,也有對未知的迷茫。他深知,這些話語背後,是無數人的命運沉浮,是大明國家的興衰更替。他強壓下心中的波瀾,沉聲問道:“劉公子,既知未來,可有破解之法?”

劉浩嶼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超脫也有無奈:“趙大人,未來雖不可改,但人心可塑,世事可為。您身為朝中重臣,當以此為鑒,不必急於求成,更不必輕易卷入權力的旋渦。農村改革,乃是國家之根本,民生之所在,您若能以此為契機,韜光養晦,默默耕耘,待到時機成熟,自能成就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