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晨曦初露,劉浩嶼在尼姑庵的靜謐中,緩緩睜開了眼睛。那是一雙經過三日沉思後更顯深邃的眸子,仿佛承載了無數的智慧與感慨。他起身,輕步走出禪房,感受著尼姑庵裏獨有的寧靜與祥和。
桃園園師太,那位總是麵帶微笑、慈祥和藹的長者,已經站在了門前的小徑旁。她的手中握著一串念珠,口中默念著經文,似乎在為劉浩嶼的離去祈禱。劉浩嶼走上前去,深深地鞠了一躬,表達了對桃園園師太的感激之情。
“師太,這三日來,您的教誨如同甘露般滋潤了我的心田,讓我受益匪淺。”劉浩嶼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深處湧出來的。
桃園園師太微笑著點了點頭,輕輕拍了拍劉浩嶼的肩膀,“劉公子,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無論走到哪裏,都要保持一顆善良和謙遜的心。”
隨後,劉浩嶼又與桃三春法姑等尼姑庵的眾位修行者一一告別。他們或交談幾句,或默默相視,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劉浩嶼的祝福和不舍。
告別了尼姑庵的眾人,劉浩嶼背起行囊,踏上了通往山下的路。山路蜿蜒曲折,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偶爾還能聽到幾聲鳥鳴和溪流潺潺的聲音。劉浩嶼的心情也隨之變得輕鬆起來,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大自然的清新與美好。
他沿著山路一路向下,心中的思緒也如同這山路一般曲折。他回想起在尼姑庵的三天時間裏,那些與桃園園師太、桃三春法姑等人的交談和相處,那些關於人生、關於修行、關於世界的深刻見解和領悟。他感到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禮和升華。
不知過了多久,劉浩嶼終於來到了山下的府城。這是一座繁華而熱鬧的城池,與他之前所經曆的寂靜和清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看著周圍忙碌而有序的人們,感受著這座城池的活力和生機。
他來到了一家茶館,點了一壺龍井茶,劉浩嶼靜靜地坐在那古樸雅致的茶館中,專心致誌地品味著那杯散發著淡淡清香的龍井茶。茶香嫋嫋,伴隨著窗外輕輕搖曳的樹葉聲,似乎在訴說著一段段塵封的往事。他的思緒如同這飄散的茶香,不經意間就飄向了那個繁華喧囂的現代世界,回憶著那些曾經的點點滴滴。
他望著窗外忙碌的街景和來來往往的行人,心中不禁湧起了一股莫名的感慨。他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夢想和追求,想起了那些在現代社會中曾經陪伴他走過風風雨雨的人。他感到自己的內心充滿了惆悵,不過自己依然要踏上新的征程,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就在此時,茶館的門扉悄然開啟,一股清新的空氣夾雜著淡淡的花香湧入室內,打破了這份寧靜。劉浩嶼微微抬起頭,目光透過繚繞的霧氣,落在了一個剛剛落座的身影上。他愣住了,因為這身影他並不陌生,正是那日在山林間,幫助過自己的姑娘,她是如仙子般降臨,白衣飄飄,撫琴而歌的女子。
她依舊是那一身素白的衣裳,如同月光般皎潔無瑕,長發如瀑,輕輕垂落在腰間。她的眼眸清澈如泉,仿佛能洗滌一切塵埃,那淡淡的微笑如同春風拂麵,讓人心生溫暖。她的到來,如同一個美麗的夢境,讓劉浩嶼不禁陷入了短暫的失神。
“姑娘,你……”劉浩嶼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驚訝和疑惑。
那白衣女子輕輕頷首,眼眸中閃過一絲溫柔的笑意,“公子,別來無恙。”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山澗中流淌的清泉,讓人心曠神怡。
劉浩嶼這才回過神來,急忙起身相迎,“姑娘,你怎會在此?那日一別,我還以為再也無緣相見了。”他的語氣中充滿了驚喜和感慨。
那白衣女子輕輕一笑,仿佛能融化世間所有的冰霜,“公子,緣分天定,我們自然會在該相見的時候再次相遇。”她的話語中透露著一種超脫世俗的灑脫和淡然。
兩人相對而坐,茶香和花香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劉浩嶼開始講述那日和白衣姑娘分開之後自己的經曆,那些曾經的歡笑和悲傷,都化作了眼前的茶香和霧氣。而那白衣女子則靜靜地傾聽著,她的眼眸中閃爍著理解和共鳴的光芒。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了,兩人仿佛置身於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中。他們的心靈在這一刻相互交融,彼此的理解和共鳴讓他們的關係更加緊密。
然而,當茶香漸淡,霧氣散去,兩人也意識到他們也許是屬於同一類人,白衣女子微笑著說:“公子我叫白無雙,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尊姓大名嗎?”
“白姑娘,我叫劉浩嶼。”
白無雙站起身來,“劉公子,我要走了。”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舍和無奈。
劉浩嶼也站起身來,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白姑娘,無論我身處何方,我都會記得你,記得我們之間的這份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