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辰點綴其間,仿佛無數沉默的守望者,凝視著這世間的滄桑與變遷。在這寂靜的夜色之中,兩道身影悄然離開了村民的家門,他們便是劉浩嶼與那位神秘的小道姑。
小道姑的步伐輕盈而堅定,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無形的韻律之上。她突然停下,回首向劉浩嶼投去一抹詢問的目光,她的聲音如同山澗清泉,在夜色中流淌:“公子,小女子名喚桃三春,今日得公子能來仗義相助,感激不盡。隻是,還不知公子尊姓大名,日後若有機會,定當報答。”
劉浩嶼微微一笑,他的笑容如同春風拂麵,溫暖而和煦。他拱手作揖,回答道:“桃法姑客氣了,在下劉浩嶼,不過是四海為家、浪跡天涯的遊子罷了。一月前得遇法姑,也是緣分所致。”
兩人並肩而行,夜色中他們的身影逐漸融為一體。桃三春繼續道:“劉公子,適才聽村民所言,那些邪惡之人似乎在這附近作惡多端,他們不僅欺壓百姓,還時常騷擾我等出家人。村民們雖然身受其害,但似乎對那邪惡之人的藏身之處也是一無所知。”
劉浩嶼聞言,眉頭微皺,他沉思片刻後說道:“是啊,看來那些邪惡之人行蹤詭秘,難以捉摸。不過,他們既然已經威脅到了你們尼姑庵,那麼他們必定還會再次出現。我們不如回到尼姑庵,守株待兔,等待他們的到來。”
桃三春點點頭,表示讚同。她望向遠方,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與期待:“劉公子所言極是,我們這就返回尼姑庵。隻是,那些邪惡之人手段殘忍,狡猾多端,我們需得小心應對。”
兩人繼續前行,夜色中的道路似乎變得更加漫長。然而他們並未因此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心中的信念。他們知道,隻有勇敢麵對那些邪惡之人,才能保護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免受其害。
……,夜色下,月光在雲層間穿梭,投下斑駁的碎影。在這朦朧的夜色之中,兩道身影悄然出現在一座靜謐的尼姑庵前。這便是劉浩嶼與桃三春,他們剛才一起去山下找村民調查了那些邪惡之人,終於再次回到了這個寧靜的歸宿。
桃三春身著素色衣裳,月光灑在她嬌俏的臉龐上,為她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聖潔。她輕輕推開門扉,帶著劉浩嶼走進了庵內。庵內的氣氛莊重而肅穆,香火繚繞,佛像莊嚴。桃三春引著劉浩嶼穿過曲折的回廊,來到了一個幽靜的院落。
院落中央,一位年長的尼姑正端坐在蒲團上,閉目誦經。她便是桃三春的師父,桃園園。桃園園年事已高,但氣質依然高雅,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反而增添了幾分莊重與威嚴。她聽到腳步聲,緩緩睜開了眼睛,目光溫和地掃向桃三春和劉浩嶼。
桃三春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禮:“師父,弟子回來了。”她轉身向劉浩嶼介紹道:“這位便是弟子那日回來向您提及的江湖高手劉公子。劉公子武藝高強,俠義心腸,弟子相信,有他的幫忙,我們庵裏便不用再怕那些邪惡之人的騷擾了。”
桃園園微微頷首,目光在劉浩嶼身上停留了片刻。她看出劉浩嶼眉宇間透出的英氣與堅毅,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信任。她微笑著對劉浩嶼說道:“劉公子,感謝你願意助我們一臂之力。江湖險惡,但有你這樣的俠士在,我們尼姑庵也能多一份安寧。”
劉浩嶼拱手回禮,聲音堅定:“師太言重了。在下行走江湖,本就是為了行俠仗義、除暴安良。如今能有機會為尼姑庵盡一份力,實乃在下的榮幸。”
桃三春見師父與劉浩嶼交談甚歡,心中也倍感欣慰。她知道師父雖然表麵嚴肅,但內心實則善良仁慈。她相信,在劉浩嶼的幫助下,庵裏的日子一定會更加平靜安寧。
……在接下來的時間,劉浩嶼與桃園園、桃三春師徒三人共同商討對策,研究那些邪惡之人的行蹤與習性。他們發現,這些邪惡之人雖然狡猾多端,但似乎對錢財情有獨鍾。他們時常在夜間出沒,劫掠村民的財物,甚至威脅尼姑庵交出三千兩銀子。
於是劉浩嶼與桃三春決定設下一個陷阱,誘使那些邪惡之人現身。他們暗中準備了一些銀兩作為誘餌,並布置了周密的陷阱與暗哨。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們便靜靜地等待那些邪惡之人的到來。
夜色再次降臨,尼姑庵內一片寂靜。然而在這寂靜之中,卻隱藏著無盡的危機與期待。劉浩嶼與桃三春等人緊緊地握著手中的武器,他們的目光堅定而決絕。他們知道,今晚將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
月黑風高,萬籟俱寂,尼姑庵的靜謐在午夜的深處顯得尤為莊嚴而神秘。然而,這份寧靜卻被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他們如同從地獄中爬出的惡鬼,凶神惡煞,氣勢洶洶。
庵門被粗魯地推開,發出刺耳的吱嘎聲,打破了夜的沉寂。為首的是一個滿臉橫肉、目光凶狠的漢子,他一手執著大刀,一手揮舞著一張黃紙,上書一個血紅的大字——債!
他的聲音粗獷而殘忍,回蕩在庵內的每個角落:“月前讓你們準備的3000兩銀子準備好了嗎?爺爺我們今天來取了!銀子準備好了則罷,如果沒有給爺爺我準備好銀子,那你們這座尼姑庵,爺爺會一把火將它化為灰燼!”
庵內,有一些尼姑們被嚇得瑟瑟發抖,有的雙手合十,默念阿彌陀佛,有的則緊閉雙眼,不敢直視這群惡徒。然而,在這群惡徒的囂張氣焰中,一道身影卻如青鬆般屹立不倒,那便是劉浩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