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人可以站在漁人堡的圍牆上,欣賞多瑙河上的美景和佩斯的風光。
矗立在多瑙河畔宏偉的匈牙利國會大廈,高90多米,金碧輝煌,兩旁有兩座用白石鏤空挺拔俏麗的高塔,美麗異常,內部裝飾富麗堂皇。在四壁上嵌滿匈牙利曆代皇帝的雕像,千姿百態,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匈牙利人民的才智,是匈牙利國家的象征。
人們說,多瑙河是布達佩斯的靈魂,而布達佩斯是匈牙利的驕傲。踏上這座古城,既可以欣賞到迷人的風光,又可以領略到曆史的變遷。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是個美麗的城市,它坐落在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彙處,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過市區,把城市一分為二。貝爾格萊德,意思是“白色之城”。貝爾格萊德附近是多瑙河中遊平原的一部分,是全國最大的農業區,素有“穀倉”之稱。本區生產了全國2/3的小麥和玉米,同時,還是全國甜菜、向日葵和水果的重要產地。貝爾格萊德是南斯拉夫最重要的工業中心和水、陸、空交通樞紐,是全國機械製造中心。
多瑙河的下遊流域
鐵門以下至入海口為下遊。這裏流經多瑙河下遊平原,河穀寬闊,水流平穩,接近河口時寬度擴展到15~20千米,有的地段可達28千米之多。多瑙河流到土耳恰城附近分成基利亞河、蘇利納河、格奧爾基也夫三條支流,衝積成麵積約4300平方千米的扇形三角洲。
在6萬年以前,三角洲地區還是碧波萬頃的海灣。由於多瑙河每年挾來大量泥沙,年複一年地在此堆積,形成現在無數的水道流經蘆葦中,或穿過漂浮著睡蓮的神秘大湖之間,把坐落在它們之間的村莊、漁場、農田、菜園……聯結起來,構成一個神奇的世界。
富饒的三角洲,2/3以上的地區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年產蘆葦300多萬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3。由於蘆葦全身是寶,如果把三角洲蘆葦充分利用,每人每年可得約30千克的人造纖維和10千克以上的紙,所以被羅馬尼亞人親切地稱為“沙沙作響的黃金”。
多瑙河三角洲,還是“鳥類的天堂”。這裏是歐、亞、非三大洲來自五條道路候鳥的會合地,也是歐洲飛禽和水鳥最多的地方。這裏經常聚集著300多種鳥類。各路鳥群在此聚會,形成熱鬧非凡而又繁華壯麗的景象。
三角洲上,由於有奇特的地理現象——浮島,有名目繁多的植物、魚類、鳥類和動物,所以,科學家們又稱它為“歐洲最大的地質、生物實驗室”。
多瑙河的地貌
多瑙河流域位於中歐東南部,三麵環山。西部有黑林山,南部由西至東有阿爾卑斯山、韋萊比特山、迪納拉山、老山以及巴爾幹山;北部自西至東有捷克林山、舒馬瓦山、蘇台德山和喀爾巴阡山;東麵臨黑海。
河源處有兩條河,即布雷格河和布裏加赫河,均發源於德國黑林山的東坡,海拔高程分別為1010米和1125米。過兩河的彙合點多瑙厄申根後,多瑙河流向東北。從烏爾姆至帕紹,多瑙河芽過巴伐利亞高原北側,其間在因戈爾施塔特至雷根斯堡河段,多瑙河橫切施瓦本-弗蘭克山,河穀狹深。河道過雷根斯堡後轉向東南流,從帕紹至奧地利的林茨,穿越阿爾卑斯山脈北坡與捷克高原之間的丘陵地帶,形成典型的山地河流,河穀變窄,灘多流急。過林茨後,河道改向東流,進入維也納盆地,多瑙河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附近的匈牙利門峽流出後,進入小匈牙利平原,河床變寬,流速減緩,河道分漢,繞過泥抄淤積而成的大、小許特島(麵積1901平方千米)。出科馬諾,多瑙河進入維謝格拉德峽,然後河道轉向南流,過布達佩斯進入大匈牙利平原,河流呈平原河流特征,河穀變寬,河床比降小,河道彎曲,常有河汊和牛軛湖。多瑙河從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轉向東流,直衝南喀爾巴阡山。經過長年的切割,形成了壯麗險峻的卡特拉克塔(傑爾達普)峽穀,峽穀全長130千米,由4個峽穀組成。
其中最著名的是鐵門峽。峽穀河段首尾水位差30米,最窄處僅132米,最深處達82米。多瑙河出鐵門後,進入下遊平原,河穀寬闊,岸邊有寬10~15千米的湖泊和沼澤帶,河口三角洲長80千米,每年以24.38~30.5米的增長速度向黑海延伸,三角洲麵積5640平方千米以上,在三角洲頂點(圖耳甘)多瑙河分成三條汊河,即基利亞、蘇利納和斯芬圖喬治,其入海流量分別占總量的66%、16%和18%。
多瑙河流域麵積廣大,約有817000平方千米,內有影響其水源和水情的各種自然條件。這些自然條件有助於形成一個岔流多、稠密、水深的河網,內有支流約300條,其中30多條利於通航。整個多瑙河盆地,有一半以上由其右岸支流排水;這些支流彙集著來自阿爾卑斯山脈及其他山區的水,占多瑙河總流量或排水量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