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神秘的自然景觀(3)(3 / 3)

該山脈形成印度次大陸的北部邊界及其與北部大陸之間幾乎不可逾越的屏障,係從北非至東南亞太平洋海岸環繞半個世界的巨大山帶的組成部分。喜馬拉雅山脈本體在查謨和克什米爾(JammuandKash鄄mir)有爭議地區的帕爾巴特峰(8126米)至西藏南迦巴瓦峰(7756米)之間,從西向東連綿不斷橫亙2500千米。兩個喜馬拉雅山王國尼泊爾和不丹位於山脈東、西兩端之間。喜馬拉雅山脈在西北與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昆侖山脈交界,在北麵與西藏高原接壤。喜馬拉雅山脈從南至北的寬度,為201~402千米。總麵積約為594400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我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我國和尼泊爾交接處。西起帕米爾高原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約2500千米,寬200~300千米。

喜馬拉雅山的經緯度是:27°59憶N,86°56憶E(北緯27°59憶,東經86°56憶)。

名稱的由來

這些山峰終年為冰雪覆蓋,藏語“喜馬拉雅”即“冰雪之鄉”的意思。

“珠穆朗瑪”是藏語“雪山女神”的意思。她銀裝素裹,亭亭玉立於地球之巔,俯視人間,保護著善良的人們。時而出現在湛藍的天空中,時而隱藏在雪白的祥雲裏,更顯出她那聖潔、端莊、美麗和神秘的形象。作為地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對於中外登山隊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攀登目標。

美麗的傳說

在廣泛流傳的藏族民間故事中,有這麼一個關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傳說:

在很早很早以前,這裏是一片無邊無際的大海,海濤卷起波浪,搏擊著長滿鬆柏、鐵杉和棕櫚的海岸,發出嘩嘩的響聲。森林之上,重山疊翠,雲霧繚繞;森林裏麵長滿各種奇花異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邁著蹣跚的步伐,悠閑地在湖邊飲水;杜鵑、畫眉和百靈鳥,在樹梢頭跳來跳去歡樂地唱著動聽的歌曲;兔子無憂無慮地在嫩綠茂盛的草地上奔跑……這是一幅多麼誘人的和平、安定的圖景呀!有一天,海裏突然來了頭巨大的五頭毒龍,把森林搗得亂七八糟,又攪起萬丈浪花,摧毀了花草樹木。生活在這裏的飛禽走獸,都預感到災難臨頭了。它們往東邊跳,東邊森林傾倒、草地淹沒;它們又湧到西邊,西邊也是狂濤惡浪,打得誰也喘不過氣來,正當飛禽走獸們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飄來了五朵彩雲,變成五部慧空行母,她們來到了海邊,施展無邊法力,降服了五頭毒龍。

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風平浪靜,生活在這裏的鹿、羚、猴、兔、鳥,對仙女頂禮膜拜,感謝她們救命之恩。眾空行想告辭回天庭,怎奈眾生苦苦哀求,要求她們留在此間為眾生謀利。於是五仙女發慈悲之心,同意留下來與眾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令大海退去,於是,東邊變成茂密的森林,西邊是萬頃良田,南邊是花草茂盛的花園,北邊是無邊無際的牧場。那五位仙女,變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的五個主峰,即祥壽仙女峰、翠顏仙女峰、貞慧仙女峰、冠詠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邊緣之上,守衛著這幸福的樂園;那為首的翠顏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瑪,它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當地人民都親熱地稱之為“神女峰”。

西藏高原由滄海變成,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科學考察、發現所證明。但是,高原並非在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相當緩慢地變化著,隻是近幾百萬年的地殼變動,才使高原隆起急劇上升。最近幾年對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的測定證明,高原還在不停地上升著,這個上升速度在地球曆史上是驚人的,但也不過一年上升一二厘米罷了。

喜馬拉雅山脈的地貌

喜馬拉雅山脈最典型的特征是遙不可及的高度,越陡峭參差不齊的山峰,令人驚歎不止的山穀和高山冰川,被侵蝕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測的河流峽穀,複雜的地質構造,表現出動植物和氣候不同生態聯係的係列海拔帶(或區)。從南麵看,喜馬拉雅山脈就像是一彎碩大的新月,主光軸超出雪線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穀冰川供水,後者從而成為大多數喜馬拉雅山脈河流的源頭。不過,喜馬拉雅山脈的大部分卻在雪線之下。創造了這一山脈的造山作用至今依然活躍,並有水流侵蝕和大規模的山崩。

喜馬拉雅山脈可以分為4條平行的縱向的不同寬度的山帶,每條山帶都具鮮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質史。

它們從南至北被命名為外或亞喜馬拉雅山脈,小或低喜馬拉雅山脈,大或高喜馬拉雅山脈,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馬拉雅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