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二
土衛二是土星的第三顆大衛星,在美國發射的行星探測器“旅行者”2號對其進行探測以前,人們對它了解甚少,隻知道它的軌道。
根據探測器在距離土衛二87140千米觀察到的結果表明,土衛二已經經曆了5個不同的演化時期。土衛二的直徑為500千米,以圓形軌道環繞土星公轉,和土星的平均距離為238020千米。平均密度隻有水的1.1倍,說明它的成分有一半或更多的是冰。在土星的衛星中,土衛二的密度是最低的。
土衛三
土衛三的主要成分是純水冰。它直徑1060千米,在離土星294660千米的軌道上環繞土星運行。土衛三上有一條長達整個星球周長四分之三,占了整個表麵麵積5%~10%的大裂縫。據科學家推測,這條大裂縫是衛星內部的水的凍結膨脹造成的。
土衛四
土衛四的直徑為1120千米,運行軌道與土星的平均距離為377400千米。
它的公轉周期約為66小時,是土衛二公轉周期的2倍。土衛四的密度是水的1.4倍,估計由約40%的岩石與60%的冰構成。與其他土星衛星相比,土衛四表麵的環形山較少。
土衛五
土衛五的直徑為1530千米,在平均距離為527040千米的近圓軌道上繞土星順行。密度是水的1.3倍,因此,一般認為它主要是由冰構成的。紅外光譜也顯示其表麵主要由霜構成。土衛五表麵的反照率較高,但在不同區域有很大差別。同大多數土星的衛星一樣,土衛五的自轉與公轉也是同步的,因而也總是以同一麵對著土星。同土衛四一樣,土衛五朝軌道運行方向的前半麵既亮又多隕石坑,而後半麵則較暗,而且上麵隻有一些亮紋和少量的隕石坑以及一些表麵再造的跡象。盡管在土衛五的表麵冰多於石,多隕石坑的一麵卻很像水星和月球上的那些密布隕石坑的高地。在土星係中,表麵隕石坑最多的就是土衛五。
土衛六
土衛六直徑為5150千米,在距土星1221830千米的公轉軌道上運轉。它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衛星,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太陽係中最大的衛星。
土衛六是土星衛星中最受人關注的衛星,原因是它與地球有太多相似之處。
土衛六是太陽係中唯一具有大氣層的衛星,大氣中擁有和地球大氣一樣的氮氣,還有其他一些有機氣體——甲烷。這些豐富的有機化合物和氮等元素,與地球早期生命形成時的環境相似,因此土衛六被認為對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土衛六也是另外一個極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
土星衛星帶來的新猜想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探測宇宙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目前,已經發現土星共有56顆衛星,衛星擁有數僅次於木星。或許,隨著科學家們的探索,這個數字還會發生變化。
土星的第六顆衛星——土衛六,又名“泰坦”,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太陽係內第二大的衛星,比地球的衛星——月球還大。2008年,通過“卡西尼號”飛船的觀測,已經確認土衛六的直徑是地球的40%左右,達5150千米。觀測數據還顯示,土衛六的大氣以氮氣為主,氮的含量約占其大氣總量的98%,甲烷僅占1%左右,另外還含有乙烷、乙烯、乙炔和氫。
科學家發現,可能是由於土衛六旋轉加速的原因,它的表層由一個固定點向外發生波動。科學家們認為如此巨大的變動,如果衛星內部是固體核心,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土衛六表層下肯定有液態物質,很可能有水。由於它是太陽係唯一一顆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因此被視為是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初期的情況,甚至能揭開地球生物誕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