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可能:這顆行星的大小、質量大約與海王星或天王星相同,在離海王星約8億千米處圍繞太陽運行,距離較遠,然而這樣一顆距離遠的行星卻能夠引起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攝動。假如第十大行星還要遠些,就得同木星一樣大,或許當今能夠觀測出來。
第二種可能:是一種暗淡的約有太陽大小的星體在活動,這個星體在距離冥王星的軌道約80億千米的地方,換言之,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800倍以上,天文學家認為,許多星體在遠處都有“暗淡的夥伴”。
第三種可能:是有一種約是太陽質量10倍的物體,由於自身的奧秘,潛在160億千米的黑暗之中,環繞太陽係旋轉,它很黑,看不見。“黑洞”就是一種密度極大,導致它的吸引力不允許界內的任何物體逃出的天體。在這樣大的距離上,黑洞引力之強足以使海王星和天王星攝動。
美國海軍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利用大型電子計算機開展對太陽係“第十大行星”的尋覓工作。他們首先估算了“第十大行星”的可能質量和距太陽的大致距離,然後把有關天文資料輸入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確定一係列便於進行觀測的空間區域,最後用天文望遠鏡對計算出的區域進行搜尋。
新西蘭布萊克泊奇天文台也在積極地進行尋找工作。天文學家認為,這顆未知行星有地球3~5倍大,繞太陽一周大約需要1000年,它與太陽的距離約是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5倍。
然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戴維·休斯提出了不存在第十行星的理由:首先,凝聚成行星的原始星雲,沒有擴散到比冥王星軌道更遠的地方;其次,即使星雲擴散到冥王星外更遠的地方,太陽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在離太陽如此遙遠的距離處把原始星雲凝聚成行星。
太陽係最亮的行星
除了太陽和月亮,用肉眼看上去,天空中最亮的天體是金星。金星最亮的時候,比著名的亮星天狼星還亮14倍。白天它不會被陽光完全淹沒,夜晚還能把人和物體照出影子。
金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名字。我國古代把金星稱為“太白金星”。現在,我們把太陽升起之前就出現在東方的金星,稱為“啟明星”,表示距天明不遠;把傍晚時候,低垂在西邊地平線上的金星,稱為“長庚星”,預示著漫漫長夜即將到來。古羅馬人把金星想象成愛與美的女神的化身,名字叫做“維納斯”。
金星的自轉很特別,自轉方向與大多數行星相反,是自東向西轉,人們稱之為“逆向自轉”。因此,從金星上看太陽是打西邊升起來,從東邊落下去。
金星自轉得非常慢,它自轉一周相當於地球上的243天。金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較圓的橢圓形,其公轉速度約為每秒35千米,公轉周期約為224.7天(按照地球的天數算),比它自轉一周的時間還短一些。
當金星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太陽表麵有一個小黑點慢慢穿過,這種天象叫做“金星淩日”。我們用肉眼也許能看到金星淩日,但效果肯定不好。如果我們用天文望遠鏡在天氣條件好的情況下觀看,就可以看到由金星大氣折射成的光圈。如果當天日麵上黑子較多,還可能出現金星掩太陽黑子的現象,蔚為壯觀、奇妙。
對金星的探索
“維納斯”是愛和美的女神的名字。金星是人們最喜愛而又美麗的行星,因此西方人把金星叫做“維納斯”。金星給人類留下了許許多多美麗的傳說,促使人類去探索去證實。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人們把探測的目標瞄準了金星。
1961年2月4日,蘇聯在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場升空了第一顆重618.3千克的金星無人探測器“巨人號”,很可惜失敗了。2月12日蘇聯又發射了探測器“金星1號”。它重643.5千克,備有2塊太陽能電池板和直徑2米的折疊式拋物麵天線。5月19日至20日從距離金星10萬千米的地方通過,由於無線電通信係統出現故障,又未能對金星進行考察。
1962年7月22日,美國將重200千克的“水手1號”金星探測器,從卡納維拉爾角用“阿特打斯-阿吉納”B火箭發射,因火箭的電子計算機程序出現故障,造成了火箭的控製係統失靈,使發射失敗。一個月後,美國又發射的“水手2號”順利地進入金星軌道,於1962年12月14日從距離金星34752千米的地方通過,此時“水手2號”距地球約760萬千米,由於無線電通信正常,“水手2號”上的紅外探測器等科學儀器把金星表麵的溫度(427益)和所得的其他數據準確地傳送回地麵,創造了航天史上的又一奇跡。“水手”號探測器,是美國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係列。從1962年7月至1973年11月共發射10個,其中3個飛向金星,2個成功;6個飛向火星,4個成功;另一個是對金星和水星進行雙星觀測,成為第一個雙星觀測器。
發射人造金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