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如何評價毛澤東成了中國政治的焦點問題。{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
對於毛澤東,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即“凡是”派和“非毛派”:
一種是以華國鋒為代表的“凡是”派,把毛澤東奉若神明;
隨著對於“凡是”派開展批判,則又出現了“非毛派”,即效仿蘇聯當年全盤否定斯大林一樣,全盤否定毛澤東。
關於毛澤東的爭論,越來越激烈。
作為中共的第二代領袖,鄧小平對毛澤東采取既肯定其正確麵又否定其錯誤麵的觀點。亦即他在1977年4月10日給中共中央信中所提出的,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準確的、完整的”,便排除了毛澤東的錯誤麵。
接著,鄧小平在1977年5月24日的談話中,引用毛澤東自己的話來說,對毛澤東應“三七開”。
鄧小平清楚地意識到,從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至1976年9月9日去世,在這漫長的41年間,毛澤東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袖。實行“非毛化”,否定了毛澤東,否定了毛澤東思想,等於否定了中國共產黨。所以,盡管他竭力反對華國鋒的兩個“凡是”,卻又認為絕不能走“非毛化”之路。
為了對毛澤東有一個準確的評價,為了對1949年以來的中共曆史上的是是非非有個統一評價,以統一全黨、全國的思想,中共自1980年起開始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
陳雲曾4次與《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成員談話。
陳雲說:
從遵義會議到抗日戰爭勝利,毛澤東同誌的一個無可比擬的成績,是培養了一代人,包括我們在內的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幹部。
陳雲還說:
毛澤東同誌在黨內的威望,是通過長期革命鬥爭實踐建立起來的。即使毛澤東同誌犯錯誤的時候,許多老幹部被整得那麼厲害,可是大家仍然相信他,忘不了他的功績,原因就在這裏。老一代人擁護毛澤東同誌是真心誠意的。
1980年11月,陳雲兩次對《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胡喬木等人談起毛澤東,他指出:“毛主席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但是,身上也有封建殘餘,有些習慣很不好,說過的話,有時不承認,搞經濟工作是外行,不過,全盤否定他就是否定我們這個黨,還是應該一分為二地看他的錯誤。”
陳雲還談了三點意見:
一、毛主席的錯誤問題,主要講他的破壞民主集中製,淩駕於黨之上,一意孤行,打擊同他意見不同的人。著重寫這個,其他的可以少說。
二、整個黨中央是否可以說,毛主席的責任是主要的。黨中央作為一個教訓來說,有責任,沒有堅決鬥爭。假如中央常委的人,除毛主席外都是彭德懷,那麼局麵會不會有所不同?應該作為一個黨中央的集體,把自己的責任承擔起來。
三、毛主席的錯誤,地方有些人,有相當大的責任。毛主席老講北京空氣不好,不願待在北京,這些話的意思,就是不願同中央常委談話、見麵。他願意見的首先是華東的柯慶施,其次是西南,再其次是中南。
在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時,鄧小平曾去看望過陳雲,交換了意見。
鄧小平是這麼說的:
前天我去看陳雲同誌,陳雲同誌對修改決議稿又提了兩條意見。一是專門加一篇話,講講解放前黨的曆史,寫黨的六十年。六十年一寫,毛澤東同誌的功績、貢獻就會概括得全麵,確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也就有了全麵的根據。這個意見很好,請轉告起草小組。二是建議中央提倡學習,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重點是學習毛澤東同誌的哲學著作。陳雲同誌說,他學習毛澤東同誌的哲學著作,受益很大。毛澤東同誌的著作認真讀了一遍,這對他後來的工作關係極大。
陳雲則這麼表示支持鄧小平的意見:《決議》要按照鄧小平同誌的意見,確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在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時,陳雲實事求是地指出,應該把林彪集團與“四人幫”有所區分:
我的看法是,處理“四人幫”與處理林彪反革命集團要有區別。“四人幫”這些人禍國殃民,“文化大革命”十年,幹盡壞事。而且在戰爭年代,他們也沒有任何戰功。林彪反革命集團則有些不同,他們主要是部隊的,像黃、吳、李、邱他們,包括林彪,過去這些人都打過許多仗,也立過各種戰功。他們現在犯了罪,應該處理,但與“四人幫”應該有所區別。
即便是對於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頭目江青,陳雲也堅決反對所謂“不殺江青不足以平民憤”。
當時,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致函鄧小平:
小平同誌並轉中央:
江青罪大惡極,死有餘辜,如不處以死刑,則:1.不能為死者申冤;2.不能平民憤;3.使其餘黨存死灰複燃的幻想;4.使心有餘悸的人擔心將來變天。以上幾點都不是從法律角度考慮,如按刑律,罪不至死當然可不判死刑;如依法應判死刑而不判死刑,則將鑄成大錯。
屈武的信,代表了眾多深受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的人們發出的“國人皆曰可殺”的呼聲。然而陳雲卻在冷靜地思索。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對主犯江青量刑時,陳雲明確表示江青“不能殺”。陳雲的理由是同“四人幫”的鬥爭終究是一次黨內鬥爭。有人提出黨內鬥爭也可以殺,陳雲依然堅持說:“黨內鬥爭不能開殺戒,否則後代不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