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穩健踏實(2)(2 / 3)

毛澤東又說:

“我在這裏反冒進。從前別人反我的冒進,現在我反人家的冒進。”

毛澤東終於也要“反冒進”了!

不過,即便如此,在陳雲看來,毛澤東仍在冒進,那年產1800萬噸鋼的指標是難以完成的。同樣,會議決定的1959年的其他國民經濟指標也太高,難以完成。

陳雲曾經對於若木說,高指標危害太大,如果還要大幹快上,不碰壁不會回頭的。

陳雲“堅持真理很勇敢”

既然這些高指標經會議通過,陳雲無法硬頂,他采取了“迂回”的辦法:他知道會議的公報是由毛澤東的政治秘書胡喬木起草的,便找胡喬木談話,不要把具體數字寫入公報。

因為一旦公之於眾,那就很被動。如果不公布,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再加以調整。

胡喬木沒有聽進陳雲的建議,又不敢向毛澤東報告陳雲的意見。由胡喬木起草的會議公報,還是寫上了這麼一段:

中央全會……提出1959年國民經濟發展的一些主要指標:鋼產量將從今年預計產量1100萬噸左右增加到1800萬噸左右,煤炭產量將從今年預計產量2.7億噸左右增加到3.8億噸左右,糧食產量將從今年預計產量7500億斤左右增加到1.05萬億斤左右,棉花產量將從今年預計產量6700萬擔左右增加到1億擔左右。

胡喬木起草的公報,經毛澤東審閱、同意。毛澤東於1958年12月15日致函胡喬木:

喬木同誌:

此件(筆者注:指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公報)可以定稿。隻在第三頁增加了幾個字。請用電話把修改處告訴北京,準備17日下午廣播,連同主席問題決議(筆者注:指全會同意毛澤東關於他不做下屆國家主席候選人的建議決議)一起,18日見報。

毛澤東

12月15日

公報既然經毛澤東審閱同意,也就見報了。

公報發表後,那鋼、煤、糧、棉四大指標,成了中國共產黨全黨、全中國1959年的奮鬥指標。

然而,高指標脫離了實際,“大躍進”成了虛火。

陳雲一次又一次向毛澤東陳述自己的意見。

1958年12月26日,毛澤東過生日。陳雲在跟他一起吃飯時提醒他:“明年鋼產量1800萬噸,恐怕完不成。”

在1959年1月上旬,毛澤東在北京找陳雲談話時,陳雲又說:“今年的生產計劃難以完成,指標太高。1800萬噸鋼,恐怕有點問題。”

毛澤東有心改變高指標,十分賞識陳雲的見解,說道:“那就拉倒!”1959年4月,中共八屆七中全會在上海召開,陳雲又向毛澤東提出降低指標的意見。毛澤東說:“不能每天高潮,要波浪式前進。”這表明他意識到了高指標問題,已經要著手改變。

然而,胡喬木起草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公報,仍然重述了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中提到的“四大指標”。公報寫道:

全體會議經過充分的討論,通過了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草案。這個國民經濟計劃草案,是根據八屆六中全會的鋼產量1800萬噸、煤產量3.8億噸、糧食產量1.05萬億斤、棉花產量1億擔這四大指標和今年第一季度生產和建設的情況而編製的……

陳雲看了之後,直接把意見告訴毛澤東:“不應把這些指標寫進公報,這樣很被動。”

毛澤東聽了覺得陳雲言之有理。

這時,陳雲才提起,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結束時,他曾對胡喬木說過,並請胡喬木轉告毛澤東。

這下子,毛澤東生胡喬木的氣了。毛澤東頗為尖銳地批評胡喬木:“你不過是個秘書,副主席的意見不報告?”

那時,陳雲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毛澤東表揚了陳雲,說道:“真理有時在一個人手中。”

毛澤東在大會上講話,多次提到,在四大指標問題上,陳雲表示了非常正確的態度。

毛澤東還說:“陳雲這個人堅持真理是很勇敢的。”

胡喬木向來小心謹慎,很少受到毛澤東批評。

這一回胡喬木挨批評,其實,當時他也有他的難處。因為也就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王稼祥對人民公社問題有意見,跟劉少奇談了。劉少奇轉告了毛澤東,毛澤東甚為不悅。

大抵因為知道這一情況,胡喬木才未敢把陳雲的意見轉告毛澤東——如果胡喬木當時如實轉告了,毛澤東也未必聽得進去,反而會怪罪陳雲。因為1958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那天,陳雲當麵跟毛澤東說了,毛澤東也沒有聽進去。何況,胡喬木所起草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公報,是經毛澤東審閱、同意後才發表的。

算鋼鐵細賬

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之後,委托陳雲對壓縮鋼鐵指標進行研究。

1959年5月11日,陳雲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報告,經過他的仔細調查,“鋼材的可靠指標可以初步定為900萬噸,鋼的生產指標就是1300萬噸。”

陳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仔仔細細算了這麼幾筆賬,算得人們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