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穩健踏實(2)(1 / 3)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不過,由於1957年的鋼產量實際上是535萬噸,“翻一番”,也就成了1070萬噸。(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

使毛澤東下了“翻一番”決心的人,是柯慶施。柯慶施向毛澤東報告說,華東五省市(不包括山東)在1959年鋼產量可達到800萬噸。這麼一來,毛澤東也就下了決心,在1958年實現全國鋼產量1070萬噸。

後來,1959年7月23日,毛澤東在廬山上談及闖了“1070”這個禍時,這麼說道:“第一個負責任的是我……至於柯老,你那個發明權怎麼辦?(柯回答:我也有責任。)可不可以這樣講:你也有責任。但是,你是不是比我輕一點呀?因為你那隻是意識形態。我雖然沒有你那個氣魄:(你一個協作區)一年要搞800萬噸,我全國隻搞1070萬噸。”

毛澤東的這番話說明,他自己當時固然頭腦發熱,可是柯慶施起了很大的慫恿作用。

“全民大煉鋼鐵”

那“1070”高指標,於1958年8月寫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號召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

公布這一決議時,離年底隻有4個月了!前8個月,累計隻生產了380萬噸鋼,這樣,在剩下的4個月中,必須完成700多萬噸鋼!時間已經非常緊迫,連毛澤東自己都笑稱:“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鋼鐵尚未完成,同誌仍須努力。”

於是,中國卷起“大煉鋼鐵”狂潮——全民大煉鋼鐵!

筆者那時正在北京大學求學,也不得不停止學業,奉命從北京來到毛澤東家鄉湖南參加“大煉鋼鐵”運動。

筆者在當時曾發表《寫在爐旁的幾頁日記》,其中寫及親眼目睹許多“大巴士”行進在湖南山區公路上,椅子上坐的不是人,而是赤鐵礦礦石!公路沿線,到處可見冒煙的“土爐子”……

用這種“土爐子”煉鐵,據雲是陳雲提出來的。那是因為當時用正規的煉鐵爐,即所謂的“洋爐子”,實在完不成那“1070”。然而,那“1070”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決議中公布的,不完成不行。陳雲不能不為此想盡辦法。如薄一波所憶:

“鑒於光靠‘洋爐子’完不成今明兩年的鋼鐵生產任務,陳雲同誌在講話中提議,要依靠黨委,發動群眾搞‘土爐子’,說‘土爐子’在中國的命運還有一個時期。”

薄一波則引用毛澤東關於“土爐子”的指示說:

“主席指示,對‘土爐子’要有信心,不能泄氣。即使在100個‘土爐子’中,隻有一個出鐵,那就很好,就算是插上了紅旗,其餘99個都應向它學習。”

就這樣,不顧那些“土爐子”煉出來的生鐵盡是廢鐵,那些煉出來的鋼盡是廢鋼,到了1958年年底,《人民日報》居然套紅發表報道,聲稱完成了“1070”!

其實,後來的調查表明,實際上1958年隻生產了800萬噸鋼,其餘的是不能用的廢鋼。

陳雲在這“大躍進”年月,雖說他本來就“反冒進”,但是此時他又必須服從毛澤東的“大躍進”,隻得去完成那些“躍進”指標……

毛澤東終於“壓縮空氣”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中共在武昌召開八屆六中全會。毛澤東主持了會議。會議一項重要的議程,是製定1959年的國民經濟的“躍進”指標。

毛澤東依然“壯誌淩雲”,居然提出1959年鋼的年產量要比1958年“增加兩倍”,即達到3000萬噸!

倘若仍然按照毛澤東的“躍進指標”去辦,中國又會陷入一場更大的災難。

毛澤東到了武昌,找人了解對於1959年鋼鐵指標的意見。

這時,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趙爾陸對毛澤東說了真話:“照我看,如果完成1600萬噸,就算很了不起了!”

趙爾陸所說的“1600萬噸”,隻及毛澤東定下的指標“3000萬噸”的一半!

趙爾陸是做實際工作的,他的話,使毛澤東不能不加以考慮。

毛澤東退了一步,說:“明年老老實實就是翻一番,如果今年搞成1070萬噸,明年搞2141萬噸,翻一番之外還有1萬噸。”

毛澤東自稱這是“壓縮空氣”,即從原定的增加兩倍,壓縮為翻一番。

其實,這翻一番也是難以完成的。

毛澤東找陳雲談話。陳雲向毛澤東反映,他請人研究過英國的情況。英國的資料表明,他們從年產869萬噸鋼到年產1655噸鋼,花費了17年時間。陳雲的言外之意,就是說中國想在一年內把鋼產量翻一番,是不可能的。

陳雲後來又向毛澤東遞交了一份國家計委年度計劃綜合局寫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1959年的鋼產量,隻能安排1200萬~1250萬噸。

這些意見,使毛澤東不能不加以考慮,最後隻得把1959年的鋼鐵指標再度壓縮,降為1800萬噸。

1958年11月23日,毛澤東在武昌會議上說:

“今年搞到1100萬噸,明年翻一番,是2200萬噸。有沒有把握?前天晚上,富春、一波、王鶴壽、趙爾陸他們已經睡著了,我從被窩裏頭把這幾位同誌拖起來,就是講,不是什麼3000萬噸有無把握的問題,而是1800萬噸有無把握的問題。昨天晚上我跟大區和中央幾個同誌吹了一下,究竟1800萬噸有無把握,我們所得到的根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