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穩健踏實(1)(3 / 3)

這一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把“反冒進”跟右派聯係在一起。

毛澤東說,“反冒進”的人說1956年是冒進,右派攻擊1956年是“全麵冒進”,二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

毛澤東向周恩來、陳雲發出了警告:“右派把你們一拋,拋得跟他們相距不遠,大概50米遠……”

這就是說陳雲“右傾”,跟“右派們”相距不遠,隻差“50米”了!

就是在這次會上,陳雲不得不作了檢查。

陳雲說:“對於當時‘反冒進’的那個方針性錯誤,我負主要的責任。”

陳雲為“反冒進”承擔了主要責任。

就在陳雲作檢查時,毛澤東插話,提及了“右派分子”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

章伯鈞在1957年“大鳴大放”時,曾抱怨國務院開會總是拿出成品。你既然已經出了成品,還叫人討論什麼?為此,章伯鈞建議把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等變成“政治設計院”,便於大家在設計時提出意見。

這時,毛澤東說:

政治設計院究竟在哪裏?章伯鈞說國務院都是拿成品,他不滿意,他要有權參與設計。我們政治局委員可不可以有權參與設計?過去這個五年計劃,實際上是無權參與設計。

我是主席,也沒有參與設計。每年的年度計劃,總是請你簽字,叫作強迫簽字。我有個辦法,不看。你強迫我嘛,我事先沒有預聞,事先沒有接觸嘛。老是在國務院討論,總是拿不出來。

千呼萬喚不出來,為什麼不出來呢?說沒有搞好,等到梳妝打扮一跑出來的時候,我們說不行,時間遲了!這事實上是一種封鎖。

毛澤東這段話,很嚴厲地批評了陳雲。毛澤東的意思是說,你陳雲主管經濟,我是主席,卻“沒有參與設計”!你對我實行“封鎖”!

在“大躍進”的日子裏

1957年11月18日,毛澤東在莫斯科64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說出了他的這麼一番“雄心壯誌”:

赫魯曉夫同誌告訴我們,15年,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後,我們可能趕上和超過英國。因為我和波立特、高蘭同誌談過兩次話,我問過他們國家的情況,他們說,現在英國年產鋼2000萬噸,再過15年,可能爬到3000萬噸。中國呢?再過15年,可能是4000萬噸,豈不超過英國了嗎?

毛澤東在國際會議上捅出這麼一番話,仿佛宣告要與赫魯曉夫領導下的蘇聯展開競賽:

你赫魯曉夫領導蘇聯在15年內超過美國,那我毛澤東領導中國在15年內超過英國!

毛澤東從不具體管經濟,真可謂“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毛澤東以詩人的浪漫氣質,要在中國發動一場“大躍進”了!

毛澤東提出,要“一天等於20年”!

毛澤東急於求成。他回國之後,於1958年4月15日,寫下這麼一段話:“10年可以趕上英國,再有10年可以趕上美國,說‘25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趕上英美’,是留了5~7年餘地的。‘15年趕上英國’的口號仍不變。”

這就是說,毛澤東把原本對世界宣布的“15年趕上英國”,又改為“10年趕上英國”。

才過了兩個月,1958年6月22日,毛澤東在一個批示中寫道:“趕超英國,不是15年,也不是7年,隻需要2年到3年,2年是可能的。”

也就是說,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毛澤東把趕超英國,一下子從15年改為2年!這不能不說是“大躍進”。

怎樣趕上英國呢?

毛澤東認為,工業“以鋼為綱”,鋼鐵產量是趕超英國的主要標誌。於是,毛澤東要當時的冶金工業部部長王鶴壽寫出報告。

當時,英國鋼的年產量為2200萬噸。

王鶴壽經過“務虛”,起初提出1962年中國鋼的年產量為1500萬噸。

後來,“解放”了思想,提出在1962年可以“爭取鋼的年產量為2000萬噸”。

毛澤東見到報告,稱讚這是“一首抒情詩”!

不過,毛澤東仍對這首“抒情詩”不滿足,他給鋼鐵計劃“加碼”:

到1962年,鋼年產量的“第一方案”為2500萬噸,而“第二方案”則為3000萬噸!

這樣,比王鶴壽最初提出的已經很大膽的產量,整整翻了一番!

既然定下了1962年的中國鋼產量為3000萬噸,那麼1958年的鋼產量應該是多少呢?

1958年8月21日,陳雲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陳雲是這樣說的:

“6月19日晚上開各大區協作會議以前,主席在北京遊泳池(筆者注:指北京中南海毛澤東住處遊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誌開會,王鶴壽也參加了。主席問他,去年是530,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為什麼不能翻一番?王鶴壽說,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

“所以,是6月19號才決定搞1100。”

由於最高領袖下決心要把鋼產量“翻一番”,陳雲也無奈,冶金工業部部長也隻得照辦。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