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穩健踏實(1)(2 / 3)

正因為這樣,毛澤東在社論的清樣上隻寫了“不看了”三個字。

可是,毛澤東一直記著“反冒進”這筆賬,一直記著那篇違反他的意旨的《人民日報》社論。

195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中央經濟工作五人小組的通知》。

這個小組由陳雲、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黃克誠五人組成,以陳雲為組長。

終於,在“反右派運動”的高潮中,在1957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開始點名批判“反冒進”。用他的話來說,這叫“反反冒進”!

毛澤東逐漸加大了他的“反反冒進”的力度。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南寧召開有部分中央領導人和部分省、市委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人們習慣地稱之為“南寧會議”。“南寧會議”的主題,便是“反反冒進”,亦即批判右傾保守。

會議印發了22個參考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人民日報》1956年6月20日社論。

毛澤東約陳雲、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到會,陳雲稱病,沒有去南寧。

會議期間,毛澤東很稱讚柯慶施195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上海市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即《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這一報告,是當時擔任柯慶施政治秘書的張春橋起草的。毛澤東號召:“大家都要學習柯老。”其實,當時柯慶施不過56歲而已,毛澤東已尊稱他為“柯老”了!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柯老”很注意看風向,“緊跟”毛澤東,所以很得毛澤東喜歡。

在南寧,1月16日,毛澤東在大會上拿出柯慶施的報告,當眾問周恩來:“恩來同誌,你是總理,你看,這篇文章你寫得出來寫不出來?”

周恩來隻得答:“寫不出來。”

毛澤東便說:“你不是反冒進嗎?我是反反冒進的!”

毛澤東此言,使周恩來好尷尬!

當時,曾出現一個重要的動向,毛澤東有意讓柯慶施取代周恩來,出任國務院總理!

毛澤東說出這話,表明他的“反反冒進”是衝著周恩來而來的。

劉少奇連忙打圓場,作了解釋,說毛澤東的批評,是“針對管經濟的幾個同誌”。

不言而喻,“管經濟的幾個同誌”,也就是指中央經濟工作五人小組那五個人,亦即陳雲、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黃克誠。

於是,管經濟的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都感到了壓力。李先念甚至睡不好覺,吃安眠藥。

不過,在1月17日晚,當毛澤東約“管經濟”的李富春、李先念和薄一波三人談話時,據薄一波回憶,毛澤東打開天窗說亮話,說“批評主要是對陳雲同誌的”。

這樣,毛澤東才把他的“反反冒進”的“底牌”透露了出來,即“主要是對陳雲同誌的”,當然也包括周恩來以及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

離右派隻差“50米”

此後不久,1958年2月2日,《人民日報》根據“南寧會議”的精神發表社論,提出了國民經濟“全麵大躍進”的口號。

社論指出:“我們的國家現在正麵臨著一個全麵大躍進的形勢,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產要大躍進,農業生產要大躍進,文教衛生事業也要大躍進。”

翌日,《人民日報》又發社論《鼓起幹勁,力爭上遊》,明確指出:“名為反冒進,實為反躍進。”

這一句話,點出了毛澤東“反反冒進”的實質。因為毛澤東當時正要發動“大躍進”,而“反冒進”實為“反躍進”,毛澤東怎可不反?

毛澤東非常欣賞“躍進”一詞,他在見到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報》社論首次出現“躍進”一詞時,曾在一封信中這麼寫道:

(發明“躍進”這個詞的人)其功不在禹下。如果要頒發博士頭銜的話,我建議第一號博士贈予發明這個偉大口號的那一位(或者幾位)科學家。

後來,毛澤東在給黨內高級領導幹部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自從“躍進”這個口號提出以後,反冒進論者閉口無言了,“冒進”可反(冒進即“左”傾機會主義的代名詞),當然可以振振有詞。躍進呢?那就不同,不好反了。要反那就立刻把自己拋到一個很不光彩的地位上去了。

1958年2月18日,毛澤東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陳雲出席會議,不得不在會議上作檢查。

據周恩來當時的秘書範若愚回憶,周恩來也要在會上作檢查。周恩來知道,他正麵臨著柯慶施可能取代他的局麵。

周恩來顯得心情很沉重,他說一句,秘書記一句,檢查自己“犯了反冒進的錯誤”。這份檢查要印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書記處傳閱。

範若愚記得,當周恩來向他口授檢查之際:

陳雲同誌給他打來電話。陳雲同誌講的什麼,我隻聽到一兩句。周恩來同誌講的話,我當然聽清了。打完電話之後,他就說得很慢了,有時甚至五六分鍾說不出一句來。這時,我意識到,在反冒進這個問題上,他內心有矛盾,因而找不到恰當的詞句表達他想說的話……

就在周恩來寫檢查的時候,陳雲也在寫檢查。兩人都在違心地寫檢查,所以陳雲的電話使周恩來久久地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