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轉戰東北(2)(1 / 3)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俏皮的戰士,編起了順口溜:“從關裏到關外,來到關外吃酸菜;從關內到關東,到了關東受苦凍。(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走路就爬山,住下擠不下,睡下睡不著,吃飯吃不飽。”

這時,遼東軍區在南滿七道江舉行會議,討論進退。這次會議,也就叫“七道江會議”。陳雲當時任中共南滿分局書記兼遼東軍區政治委員,蕭勁光為遼東軍區司令員。起初,陳雲因事住在臨江,沒有到場,由蕭勁光主持會議。

會上,兩種意見爭持不下。陳雲聞訊,連夜冒著風雪趕來。

彭嘉慶是這樣回憶的:

陳雲同誌是13日晚冒著大風雪連夜趕來七道江的。那天晚上,我們幾個人都在房子裏烤火,焦急地等待著他,是去是留,等他來裁決。到了深夜10點多鍾,他才趕到。他進來時,首先向大家問好,給人帶來一種輕鬆親切的感覺。有的同誌說:“你辛苦了,身體好嗎?天這麼冷,還請你來解決問題。”有的說:“我們心情都很緊張,等你來決定問題。”他非常謙虛地說:“蕭勁光同誌是搞軍事的,來了是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主意還是靠大家出,辦法靠大家想。”我們見夜深了,勸他早點休息,明天好開會。但他不肯,說要跟我們互相扯一扯。關於主力是到北滿還是留在南滿的問題,他來七道江之前,曾在臨江征求過一些同誌意見,到這裏與我們交談時,對南滿的敵我情況還問得很細。他平時喜歡用“做文章”來比喻研究解決問題,這次也是一樣。他問我們:“在南滿還有沒有文章可做?”我們在房子裏一邊烤火,一邊毫無拘束地議論著各種問題,陳雲同誌興致勃勃地聽著各方麵的意見。一直到了淩晨3時,才分散休息。

陳雲仔細傾聽了各方麵的意見之後,未馬上表態。第二天,又繼續聽取意見。彭嘉慶繼續寫道:

14日,我本來有事要回六道江,但早飯後,陳雲和蕭勁光同誌要我繼續留下來開會,參加討論南滿軍事方針問題。這天的會議由陳雲同誌主持。蕭勁光同誌先將前兩天會議情況作了簡要介紹。陳雲同誌聽了後,又像昨晚一樣問大家:“你們看,南滿還有沒有文章可做?”我聽了他這麼一問,感到他不是來拍板定案的,而是來跟大家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

在這種民主風氣之下,盡管外邊敵情嚴重,形勢咄咄逼人,但屋子裏討論問題氣氛還是相當活躍。有的同誌說:南滿沒有多少文章可做了。有的同誌卻說:文章還是有做的,看是做什麼文章,是做大文章還是做小文章。陳雲同誌在會上很少說話,一直耐心地聽著各方麵的意見,讓大家各抒己見。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一個高級指揮員能這樣充分發揚軍事民主,從容不迫地聽取各方麵的意見,我以前很少見到。

這種辯論足足進行了一天。到了晚上,陳雲同誌問:“南滿能容納多少部隊?”我聽他這麼一問,估計可能要在南滿做大文章,便回答說:“看怎麼放法。要下決心放的話,長白山正麵可以放一個軍,安東一線可以放一個軍。”有些同誌同意這種看法,有些同誌則表示異議。陳雲同誌見大家的意見仍不一致,便說:“我們不走了,都留在南滿,一個人也不走!留下來打,要在長白山上打紅旗,搖旗呐喊!”一言九鼎,落槌定音。

為什麼都留在南滿?他說:南滿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堅決不能丟。要是我5個師上北滿,敵在南滿則無後顧之憂,就有10個師跟著上北滿。就算我兩個縱隊都到北滿,頂多能對付敵一個軍,但留在南滿即可牽製敵4個軍。權衡利弊,還是在南滿大有作為。有人說長白山是瓜皮帽,別小看這瓜皮帽,這是很有作用的。要是丟給敵人占了,我們即使在北滿打了大勝仗,將來要回來就難了。隻要把長白山留在我們手裏,群眾就有信心向著我們。有了根據地和群眾,什麼事情都好辦!

後來的事實證明,陳雲的決策是正確的。從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在南滿堅持戰鬥,“四保臨江”,而東北民主聯軍北滿部隊則配合作戰,“三下江南”,這樣終於打敗蔣介石部隊的4次進攻,收複了通化等14座城鎮,取得了重大勝利。不久,又解放了四平。

在南滿局勢比較穩定之後,於若木來到了南滿臨江。她記得,陳雲住的是一座日本木結構的小屋,地板非常粗糙,布滿裂縫。因為這是日本式的房子,本來在地板上鋪榻榻米的,所以地板很粗糙,後來榻榻米沒有了,就在地板上鋪了麻袋片。

戰爭歲月,流動性很大。在臨江住了一個來月,陳雲到通化工作,於若木也隨他去通化。位於長白山區的通化,地勢高,特別寒冷。於若木記得,那裏八月十五就飄雪花,嚴冬氣溫低達零下40攝氏度。一出門,朔風吹來,真可謂“徹骨寒”,整個人一下子就冷透了。

陳雲和於若木那時住在通化的一所小學校的宿舍裏,雖說有壁爐,可以燒柴火,但是並不暖和。陳雲的臥室在正中間,隻要一開門,有人進出,寒風就筆直吹進他的房間。至於門口那間屋子,室內牆上也居然掛著一厘米多厚的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