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轉戰東北(1)(1 / 3)

比奇中文網永久網址,請牢記!

由於陳雲很重視“治天下”,這樣,便由陳雲負責東北大城市的接收工作。【比奇中文網首發www.biqi.me】當時,與陳雲一起接管沈陽的伍修權,對陳雲“治天下”的本事表示欽佩。

在飛往東北時遇險

1945年9月15日上午,一架漆著紅五星的道格拉斯式雙引擎蘇聯軍用飛機,從延安飛往東北。由於油箱裏的油不夠用,不得不在山海關機場臨時降落,以便加足油,再飛往沈陽。

這架飛機在降落時,發生了事故。由於蘇聯駕駛員的失誤,飛機竟在跑道中段降落,一下子就衝出了跑道,栽進了跑道盡頭的稻田。頓時,機頭埋進泥裏,而整架飛機豎了起來,飛機的尾巴直翹藍天,機身幾乎垂直於地麵。

陳雲就坐在這架飛機裏!

據同機的伍修權(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回憶:

(飛機出事故時,)將我們這批乘客連同裝運的東西,全都倒進前艙,我和段子俊、莫春和同誌被撞成了輕傷,彭真同誌的頭部也受了撞擊,葉季壯同誌受傷最重,翻倒的油桶和無線電器材,一齊壓到他腿上,使他吃了不少苦頭。陳雲同誌是幸運者,當飛機出事時機艙前門被撞開了,他被一下子推進駕駛室裏,居然未受傷。

當陳雲在山海關機場遇險時,毛澤東和蔣介石正在重慶握手、談判。國共兩黨代表後來在1945年10月10日正式簽訂了《雙十協定》(《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其實,不論是毛澤東還是蔣介石,心中都明白,那隻是“紙上的東西”罷了。

國共決戰,已迫在眉睫。

陳雲和彭真接到了出發的命令。

到哪裏去呢?

毛澤東說:“去東北,建立東北根據地!”

毛澤東顯示了他的戰略遠見。毛澤東看中東北,那是由於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打敗了日本關東軍,而東北又是極為重要的工業基地,鄰近蘇聯,因此毛澤東決定派遣大批幹部和部隊迅速進入東北,建立東北根據地。

後來,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文件《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中指出:

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根據地。建立這種根據地,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必須經過艱苦奮鬥。建立這種根據地的時間,需要三四年。但是在1946年一年內,必須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創建工作。否則,我們就有可能站不住腳。

毛澤東這一著棋,果真十分厲害: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東北,為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中將”身份出現在沈陽

毛澤東還在重慶時,1945年9月14日,那架蘇聯軍用飛機降落在延安東關機場。飛機是從沈陽飛來的,機上坐著中共原冀東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以及一位蘇聯紅軍大校,以及一位蘇聯紅軍少校翻譯。他們此行,是為了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總部取得聯係。

劉少奇在聽取了曾克林的彙報後,組織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把中共中央書記處兩位候補書記派往東北,領導那裏的工作,並和蘇聯紅軍協調行動。

於是,陳雲結束了在延安的8年的安定生活,又開始步入大動蕩之中。

據彭真回憶:

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彭真為書記,陳雲、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為委員的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對外是指抗聯組成的自衛軍、原東北軍將領組成的自治軍和冀熱遼的八路軍)總部,並決定調2萬幹部、10萬大軍和100個團架子的軍隊幹部迅速進入東北。

其中,派伍修權去,還考慮到他精通俄語,可以在與蘇軍進行高級會談時兼任翻譯。

這樣,彭真、陳雲和伍修權等一起,在9月15日上午搭乘那架蘇聯軍用飛機,前往沈陽。

這時,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俗話說:“兵對兵,將對將。”考慮到他們到了東北之後,要和蘇聯紅軍的將領們見麵、會談,最好要有軍銜才好。因為蘇聯紅軍是實行軍銜製的,很講究軍銜。可是,陳雲他們當時都沒有軍銜,去東北工作就諸多不便。於是中共中央軍委臨時授予他們軍銜,發給寫有中、俄兩種文字的軍銜任命書。彭真、陳雲、葉季壯授中將銜,伍修權授少將銜,段子俊、莫春和授上校銜。

這麼一來,陳雲成了中將。

不過,就陳雲曾在長征中擔任紅軍五軍團黨代表一職來說,授中將銜卻也是恰如其分的。

不料,陳雲中將登上那架蘇聯軍用飛機之後,卻遇上了那場意外的危險。

屈指算來,這是陳雲一生中第四次遇險:

第一次是向忠發叛變,差一點使他在上海被捕;

第二次是從上海去江西“蘇區”途中,差一點落入國民黨軍隊包圍圈;

第三次則是在日軍飛機首次空襲延安時被埋在窯洞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