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於若木仍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黨校在延安城東郊區的橋兒溝,離城裏相當遠,所以她隻有在星期六下午才能到陳雲那裏,星期日吃了中飯回校。“住禮拜六”便是這麼來的。
於陸琳記得,當姐姐於若木和陳雲結婚之後,她曾經去看姐姐。
那時候,於若木和陳雲住在中共中央組織部的窯洞。那是一排三孔窯洞:一孔窯洞是陳雲辦公室,一孔窯洞是陳雲臥室,還有一孔窯洞陳雲秘書賈震住。
那天,正遇上日本飛機轟炸延安。到了中共中央組織部,於若木恰巧又不在——她一早就去看望徐冰(後來曾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了。於陸琳急得哭了起來,陳雲連忙安慰她,並派出幾個警衛員去找於若木。這時候,日本飛機的轟炸非常厲害,中共中央組織部那裏的窯洞中了7枚炸彈。當時,陳雲把於陸琳安排在最安全的地方——兩孔窯洞之間的通道裏。日本飛機幾度前來轟炸,於陸琳安然無恙。直到下午,於若木回來了,於陸琳這才破涕為笑。
於陸琳在陝北公學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中共中央黨校就在中共中央組織部附近,於陸琳常常去看望姐姐於若木和姐夫陳雲。
那時候,於若木在中共中央黨校第19班。在她的同學之中,有社會科學家馬洪。
於若木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黨的建設、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等,學了5個月之後,結業。然後她進入在延安剛剛成立的馬列學院學習。馬列學院成立於1938年5月5日,那天是馬克思120周年誕辰。馬列學院是當時延安第一所專門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理論的學校,被譽為延安的“最高學府”。首任院長由張聞天兼任,院址設在延安北郊的蘭家坪。
於若木記得,來馬列學院講課的,大都是延安的名家。比如,她聽過張聞天講列寧主義和戰略與策略,王學文講政治經濟學,吳亮平講列寧主義問題。陳昌浩、艾思奇也來講課,印象最深的是陳雲來講黨的建設。陳雲所講的革命的堅定性,給了她很大的啟示。這樣,陳雲跟她又多了一層關係,即師生關係。
在馬列學院的學生中,既有於若木這樣不到20歲的高中生,也有丁玲這樣的“名人”學生。李先念、宋平當時也是學生,所以,後來李先念、宋平見了於若木,都說彼此是“同學”。
於若木記得,在馬列學院的同學中,還有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楊虎城的兒子楊拯民。林默涵也在馬列學院學習過。
在馬列學院學習期間,於若木依然“住禮拜六”,即在星期六回到陳雲那裏。
從1938年起,於若木在馬列學院學了3年。1941年,她因為懷孕,妊娠反應很大,不得不離開馬列學院,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段時間。
這時,馬列學院成立研究室,於若木在研究室學習。
在1942年1月,於若木生下長女,由她取名“陳偉力”。她覺得這名字響亮,好叫,又有一定的含義,陳雲也認為取得好。
我問,怎麼會由你來給女兒取名呢?
於若木說,生了兒子,由陳雲取名;生了女兒,由她取名。
陳雲很喜歡孩子,把孩子交給保姆帶,他都有點不放心。最初,妹妹於陸琳前來照顧於若木和孩子。後來,於若木就自己帶孩子,帶了一年多。
1944年3月,陳雲調離中共中央組織部,擔任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當時,正值陝北財經極為困難之際,中共中央調陳雲解決這一難題。西北財經辦事處的主任為賀龍。
這時,孩子大了一些,於若木就擔任陳雲的機要秘書,為他收發文件,處理來往的重要公文。
到了1945年1月,於若木再度臨產,又是妹妹於陸琳前來照料。
據於陸琳回憶,一天夜裏,於若木即將分娩。當時盡管立即派出警衛員,前往延安中央醫院請大夫接生,但由於路很遠,來回用了很長時間。於陸琳記得衛生部長賀彪就住在後麵山上,她馬上上山去找他。山很高,又不知道賀彪住在哪一孔窯洞,於陸琳就挨門挨戶查問,最後終於找到賀彪。
賀彪趕到時,孩子屁股已經出來了。幸虧他來得及時,順利接生孩子。但是,孩子出生時,已經不會啼哭——這是相當危險的信號。就在這時,延安中央醫院的大夫帶著器材趕到,給孩子打了一針,孩子終於“哇”的一聲哭了……
於若木生下的是長子,便由陳雲來取名。那時,發電報習慣於用韻目代日。陳雲常擬電報,所以對電報韻目極為熟悉。長子是在13日出生的,13日的韻目是“元”,所以陳雲就給長子取名“陳元”。這“元”字還有另外兩層含義,即“元”月出生;“元”又是“第一”之意,也就是長子的意思。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