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延安歲月(2)(3 / 3)

陳雲總結道:

這15個字,前9個字是唯物論,後6個字是辯證法,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

陳雲在延安時形成這15個字的思想,成為他思索、考慮問題的原則。我在采訪陳雲夫人於若木時,她說:“這兩句話15個字,後來成為陳雲一生的寫照。”

1962年2月8日,在“七千人大會”結束的翌日,陳雲在向出席會議的陝西省幹部講話時,明確地闡述了“交換、反複、比較”這6個字的含義。

此外,陳雲還寫了許多著作。例如:

《為什麼要開除劉力功的黨籍》(1939年5月);

《黨的支部》(1939年6月10日);

《鞏固黨和加強群眾工作》(1939年6月10日);

《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1939年12月);

《鞏固黨在大後方及敵占區秘密組織》(1940年10月1日);

《關於幹部工作的若幹問題》(1940年11月29日);

《關於黨的文藝工作者的兩個傾向問題》(1943年3月10日)……

當上紅色“掌櫃”

自從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以來,毛澤東非常滿意,曾對劉少奇、任弼時說:“陳雲同誌不妄言、不虛誇,實事求是,人才難得。”

1944年,已經當了7年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雲,忽然奉命向彭真移交工作。彭真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組織部代理部長。

在劉少奇的房間裏,陳雲當著劉少奇的麵,向彭真移交:中共有多少黨員,多少幹部,有多少張“黨表”(亦即“黨員、幹部情況登記表”,其中包括入黨誌願書),多少小冊子……陳雲移交一清二楚。

陳雲有過多次工作調動。這一回調動工作,對於他卻是至關重要的:中共中央調他擔任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陝甘寧邊區的財政經濟工作。

當了7年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已經發表了一係列著作,成為組織工作的專家,可是,這一回卻完全“改行”,去做經濟領導工作。

毛澤東為什麼調動了陳雲的工作?那是因為當時國民黨和日偽軍加緊了對陝北紅區——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使中共的財政經濟處於空前的困難之中。毛澤東注意到陳雲在領導陝北的生產自救、自力更生運動中頗有成績,於是,便調他主管財經。

不料,這一次工作調動,卻使陳雲在經濟領導工作中“定位”。陳雲細細鑽研經濟工作,竟然成了中共黨內的經濟專家,以至博得“黨的理財能手”的榮譽。

陳雲找到了兩本國民黨政府出版的《中國經濟年鑒》,細細鑽研起來。陳雲說,他對經濟工作不太懂,找這些書來讀,為的是能對中國的經濟情況有所了解。

陳雲上任不久,便於1944年12月3日在陝甘寧邊區第二屆第二次會議上,作了《陝甘寧邊區的財經問題》的發言。這可以說是陳雲對財經問題的最早的理論文章。

陳雲說:“1941年以來,陝甘寧邊區就在軍事上和經濟上處於封鎖的環境。為了克服困難,堅持抗戰,黨中央和西北局確定的邊區財政經濟工作基本方針,就是‘自力更生’四個大字。”

陳雲還說:“我們以發展生產解決財政困難的辦法,與國民黨當局用加重老百姓的負擔來解決財政危機的辦法,是一個明顯的對照。前者達到豐衣足食,後者弄得民窮財盡。這兩種辦法誰好誰壞,何去何從,中國人民自然看得清楚。”

陳雲提出了這樣的方針:“平定物價,調劑市場,購進必需品,抵製奢侈品,發展邊區生產和貿易。”

接著,1945年2月1日,陳雲在陝甘寧邊區財政廳工作檢討會上,作了題為“怎樣做好財政工作”的講話。

陳雲指出:“財政工作是什麼方針?是生產第一,分配第二;收入第一,支出第二。”

陳雲還說:“財政與金融、貿易的關係,基本上是金融、貿易為了財政,這是大政方針。但有時財政要服從金融、貿易。”

陳雲告誡他的部下,人人要做紅色“掌櫃”。他說:“我們是‘掌櫃’態度呢,還是出納態度?每一個同誌,局長、科長、科員,都要有‘掌櫃’態度,當家的態度,應該把責任心提高到這個程度。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主動或被動的問題。”

【看本書最新精彩章節請百度搜索:若看小說)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