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的12個字、4句話的意思是:
了解人,就是要全麵地、曆史地看待幹部,分析其本質好壞,用其所長。陳雲說,分配幹部時往往能聽到許多不好的話,說明我們有些同誌總是看到別人壞的多,看好的少;使用幹部也有這種情形,今天看他表現好點就把他抬上天,明天表現得差點就一下打到地下去。對於一個人沒有基本的估計,用人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用人要用他的長處,使他的長處得到發揮,短處得到克服。
氣量大,就是必須善於用人,有一技之長就要用。陳雲說,孫中山領導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氣量大,三教九流的人他都要。共產黨是先鋒隊,要領導廣大的後備軍,要與廣大群眾打成一片,它周圍必然是複雜的。如果怕複雜,隻有幾個人,不要發展才簡單,但革命一定不會成功。要有大的氣量,善用各種人才。
用得好,就是使幹部敢說話、敢做事。陳雲說,要人敢說話,就不能給人戴大帽子,不能把每個微小的錯誤都提到原則的最高度。要能善意地、誠懇地批評人,態度要好,還要指出犯錯誤的原因以及糾正錯誤的方法。要人敢做事,就不要怕下級犯錯誤,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愛護人,就是要做到:提拔幹部時要全麵估計他的德和才,提拔後要多方幫助;對幹部一切不安心的問題都要很耐心很徹底地解決;對關係幹部政治生命的問題處理起來要很鄭重很謹慎;對幹部要實事求是,不要“抬轎子”。
陳雲的講話,反映出他能夠很辨證地看待當時組織工作中出現的複雜問題。
比如,當時發展中共黨員,怕發展那些“有胡子”的,以為這樣的人“背景複雜”。
陳雲很直率,以自己為例,加以說明:
拿我自己來說,我的背景就非常複雜。我先是相信吳佩孚的,後來相信國家主義,後來又相信三民主義,最後才相信共產主義,因為經過比較,認識到共產主義是最好的主義。
我們說這種人複雜是複雜的,但他從自己的經驗中真正了解共產主義,本質也是純潔的。青年是純潔的,但純潔的不僅僅是青年,老頭子也可以是很純潔的。
陳雲具有很強的記憶力,在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7年,他能夠記住的幹部名字不下3000。陳雲還調閱了大量的幹部檔案,對於黨內幹部的情況非常熟悉。所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需要重新起用許多幹部時,中共中央組織部常常征詢老部長陳雲的意見,稱他是“活字典”。
做幹部工作要“不怕麻煩”
作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要親自處理許多複雜的幹部曆史問題。
陳雲不斷收到一封封“上訴書”,他總是一一認真處理、答複。也常常有“不速之客”,不顧衛兵的勸阻,闖進陳雲的窯洞,向陳雲當麵“上訴”……
陳雲曾很坦率地說起麵對“不速之客”的感受:
我住在那個山上,有時候也煩得很,剛剛看文件,就會有人來找你。到底會不會他呢?很猶豫。可是,設身處地想一想,人家熱心來找你,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解決,所以還是應該會一會。有時候正在寫一件東西,一個不速之客,事先不打招呼就跑進來了,你不能還是直挺著腰板坐在那裏不睬人家,隻得放下筆來,傾聽他說話;談話的時候,還要聚精會神,耐心地鄭重地解答各種問題,這樣才能滿足人家的要求。如果花了幾個鍾點,替一個幹部把事情辦好,也還是值得的。做幹部工作,無論大事小事,都要不怕麻煩。
陳雲很認真地處理一起起幹部問題。其中有一起“複雜”問題,陳雲是這樣處理的:
有一男一女,有人告發他們,說男的是托派特委委員,女的是托派分子。他們到這裏來讀書,要求進黨校,進訓練班,便來找我想法子。但是人家已經控告了他們,於是我就照實告訴他們:有人說你們是托派。這年輕的一男一女聽了我的話,馬上驚異得哭起來。
我便保證替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來的時候一跳一蹦的非常活潑,走的時候都哭了回去。
後來隻花了兩個星期工夫,查清他們不是托派,解決了這個問題,不是很值得嗎?
在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時,劉家棟自1938年5月起擔任他的秘書,成了陳雲的第一任秘書——在此之前,陳雲沒有秘書。
據劉家棟回憶,那男的叫丁秀,解放後曾任中共鞍山市委副書記;那女的則是北平女師大附中的學生。
陳雲約他倆談話,當麵告訴他們:“有人說你們是托派。”
陳雲以為,像這樣的事,應該正麵與本人講清楚。
兩星期後,陳雲經過調查,查清他倆不是托派,做了結論。
事隔幾十年,這一對男女在回首往事時,對劉家棟這麼說:
“當初,要不是陳雲同誌親自審查,問題不會那麼快就澄清。要是落在康生手中,這一輩子就完了。”
陳雲作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很關心那些投奔延安的知識分子,盡心盡力做好知識分子工作。
劉家棟回憶了陳雲和一對知識分子夫婦這麼一段曲折而有趣的故事:
1939年的一天,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同誌從重慶發來了電報。電報說,重慶的著名外科醫生何穆和他的作家妻子陳學昭,經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介紹,前往延安,請為他們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