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正確看待金錢(1)(1 / 3)

“我一直認為不管做任何事,腦子裏不能有功利心。一個人腦子裏想的都是錢的時候,眼睛裏全是人民幣、港幣、美元,全部從嘴巴裏噴出來,人家一看就不願意跟你合作。”阿裏巴巴在花錢時也一直堅持一個原則:我們花的都是投資人的錢,所以要特別小心。當人把掙錢當做創業的最終目的時,就不會有真正的事業。

1.有人就有錢

錢是人賺的,因此,人才關係著一個企業能否持續不利。隻要找到能賺錢的人,賺錢的事情,就用不著操心了。

馬雲能識人,也會用人。每當公司處在困境的時候,總會有人站出來解決問題。這不能不說是馬雲的成功。阿裏巴巴的初期很缺錢,但這問題並沒有困擾太久,兩筆風險資金解決了這個問題。說起第一筆“天使基金”,其實就是源於一次人才的聘用,那就是阿裏巴巴現任CFO——蔡崇信。

也就是在蔡崇信進入阿裏巴巴時,阿裏巴巴在資金上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了,連給員工發工資都需要借錢,其窘境可想而知,因此,即使馬雲把錢看得比鴻毛還輕,但員工吃飯穿衣的問題首先應該解決,必須要靠融資來解燃眉之急。

奉命於危難之間,方顯英雄本色。蔡崇信加入阿裏巴巴後,很快成為馬雲的“大管家”,一直為阿裏巴巴尋找風險投資而來回奔波、雖然1999年正是.com最熱的時期,尋找風險投資解決燃眉之急並不算是一件難事,但馬雲和蔡崇信有自己的看法,錢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有錢並不一定是好事,拿人家手短,所以必須尋找合適的投資商並進行討價還價。因此,他們一度拒絕過38家風險投資商。

人脈的作用,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比較明顯。1999年8月的一天,蔡崇信在香港和一家投資商接觸,恰好在一間酒店的走廊裏碰到了一位老朋友——高盛公司香港區投資經理林小姐。

說來也算是一種緣分,林小姐和蔡崇信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學生時代。在一次從美國回台灣的飛機上,他們倆第一次見麵,由於談話投機並且專業相近,他們互留了聯係方式。後來,因為二人同在投資銀行工作,也算是投資界的同行,所以一直保持著往來,關係也非常要好。

當時高盛看中新興的互聯網行業,已經開始有相當大的投資。

憑借著蔡和林的關係,林很爽快地答應派人實地考察阿裏巴巴。

高盛可不是一般的主,它集中了世界一流的金融人才,眼光銳利,作風老道,以至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不少經濟學家懷疑危機的背後有高盛的影子,因為資本家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隻要有足夠的利潤,他們就敢冒足夠的險。

眼光獨到的高盛很快就從阿裏巴巴身上看到了未來,當然可以合作,隻要條件合適,誰會放著機會不抓呢。於是他們很快給阿裏巴巴發了一份傳真,當時,馬雲和蔡崇信在深圳,也是在找投資,而且已經談得差不多了。但就在那天談完回酒店的時候,高盛的傳真到了。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作為世界著名投資商的高盛在與人合作的時候總是顯得霸氣十足,要麼合作,要麼不合作,談判的餘地並不大。所以在這份傳真件中高盛開出了一些投資阿裏巴巴的具體條件,相比馬雲和蔡崇信當時正在接觸的那家投資公司,高盛的要求的確要苛刻許多。但是,攀上高枝,至少可以增加自己的影響力,正是出於對高盛的國際背景和在投資界的地位,馬雲最終還是決定接受高盛的投資條件,同意合作。

1999年10月,在高盛的出麵下,包括富達投資、InvestAB和新加坡的政府科技發展基金在內的一批投資機構,聯合向阿裏巴巴注入了首期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就是阿裏巴巴發展史上的第一筆“天使基金”。

如果沒有蔡崇信,馬雲也會融到足夠的資金,但恐怕不會是高盛的,而是一家普通的風險投資商。那樣的話,馬雲當然也很有可能會曆經坎坷,達到頂峰。但其困難可能要大得多,因此蔡崇信帶來的不隻是“天使基金”,還有西方的管理經驗和知識,這對馬雲的幫助很大。

更重要的是,能夠放棄幾十萬美元的年薪加盟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阿裏巴巴,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換句話說是馬雲的魅力吸引了人才,人才也成全了馬雲,從那時起,有人就有錢的思想就在馬雲心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人,是成就事業的最關鍵因素。無論多雄厚實力的企業,缺少了中流砥柱式的人才都不會有好的發展。

2.別把金錢當回事

一個企業如果把錢看成信仰,這個企業永遠是做不大的。做大事求實就是做人,人對了,世界就對了。誰會對一個一張嘴就充滿銅臭的人產生好感呢。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越在意什麼,反而越得不到什麼。

韋爾奇在他的著作《贏》中宣稱:“缺乏坦誠是商業生活中最卑劣的秘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活著是硬道理。一個企業如果在資金上已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肯定有相當多曾經胸懷大誌的企業家會“人窮誌短”,甚至“有奶就是娘”。這很容易理解,在困境的時候,如果有投資者主動送錢來,當然求之不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