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0 章 事件總有起因(1 / 2)

母親心情不錯,會將盧卡斯裝扮成小女生,讓他穿女服去學校。不敢反抗的盧卡斯來到了學校,迎來的隻會是同學無情的嘲笑。也許此時,盧卡斯心中唯一的堅持轟然倒塌,此刻再也沒有朋友,再沒有一個男孩子的自尊和驕傲。

小盧卡斯的童年是不幸的,因為同年人的嘲笑、排擠或憐憫而自卑,逐漸變得內向,沉溺於自我世界當中,失去了成為社會中有用人的希望。遭受苦難的盧卡斯將很難明白奉獻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除非有很親密的人,能夠拉盧卡斯一把,將關注點轉移到其它興趣之上,可惜這樣的人沒有。

但如果說:盧卡斯對母親的依賴感會逐漸變淡,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孩子在情感上越被剝離,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隻會越緊密。

小盧卡斯被無情地傷害,他對母親的依賴會更強烈,越會理想化母親。因為每個人都喜歡幻想,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精神病,都會幻想與他人的親密關係。小盧卡斯得不到感情的滿足,隻能幻想自己與母親的親密關係,理想化母親,以獲得活下去的勇氣。

母親接待客人,會強製要求小盧卡斯觀看,導致盧卡斯不正常的性觀念。

可以想象,母親生盧卡斯時抵觸或完全不期待的樣子,否則怎能這樣對待自己孩子。母親的角色在孩子的生命中占據無可替代的角色。

自出生後,孩子最感興趣的人便是母親,母親也是孩子最先接觸的人,母親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為人處世之道。盧卡斯看見母親的隨便,便在內心埋下了一個觀念:不需要控製自己的衝動。

於是,盧卡斯之後犯罪的理由都是:她為什麼不願意和我發生關係。

家庭,這個看似溫馨的詞彙,有時候卻成為了傷人最深的利刃。那些本應給予我們溫暖和愛的地方,卻可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傷痛。就像那句令人心碎的話:“這樣的童年,你為何還來人間?”

如今,許多人在經曆了某些傷害之後,內心充滿了絕望,覺得生命已經失去了意義,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他們或許被親人的冷漠所刺痛,或許遭受了家庭暴力的摧殘,又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承受了太多的壓力與痛苦。這些傷害如同惡魔一般,吞噬著人們的靈魂,讓他們陷入黑暗的深淵無法自拔。

然而,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決定如何麵對生活中的苦難。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即使曾經受過傷,我們依然能夠通過自我療愈和成長,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光明。要相信,時間會慢慢撫平傷口,而堅強的內心將助我們抵禦一切困境。同時,社會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為那些受傷的心靈提供溫暖的庇護所,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有人願意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艱難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