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樹那邊的案子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調查人員們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著。與此同時,張元和他的團隊也並未鬆懈下來。他們深知暗影組織的危險性和複雜性,因此不敢有絲毫怠慢,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並全力展開對其的深入調查工作。
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這些犯罪分子的心理狀態,張元組織大家一起去聽郭教授的心理學課程,多了解一些這方麵的知識也方便用於之後的案件的偵破工作。
大家一起到大學去聽課學習,今天郭教授看到大家的來到幹脆就講起了一些關於童年陰影對人的影響。
比如說一個人從小到大都受到了父母的虐待,那麼長大後就會變得很懦弱。還有的會把在家裏受到的傷害轉嫁到其他人的身上。而經常打擊孩子的家庭 長期生活在“別人的孩子”的陰影下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膽小、自卑、懦弱,會對經常拿來做比較的人產生仇恨和嫉妒。扭曲的嫉妒心最終讓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缺少陪伴的家庭 李嘉誠曾經說過:“一個人在事業上取得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育兒專家說:“優秀的父母不是那些隻給孩子提供優越生活條件的父母,而是那些在孩子犯錯時嚴厲製止,及時糾正不厭其煩地將孩子拉回正軌的父母。”
家暴的家庭 在暴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暴力傾向遠大於正常家庭的孩子,二是懦弱膽小。 哪怕隻是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行為,都會對孩子的後續成長造成極大的負麵影響。
溺愛孩子的家庭 溺愛就像一罐有毒的蜜糖,孩子長期沉浸其中而無法自拔,直到有一天孩子走向社會,才發現周圍的人並不是都圍繞自己而轉,這時他就會喪失自信,甚至產生怨恨,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
心理障礙 連環殺手主要和反社會人格和表演型人格的結合有關,而這兩個特質都離不開童年的經曆。 心理學家提出了“黑暗三人格”,分別是自戀、反社會人格障礙以及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擁有反社會人格的人同理心很低,對情感的需求很低,轉變為對刺激的追求,比如說自殘、虐殺、物質濫用、犯罪行為,同時又漠視社會規則。
犯罪幻想 有個長得像社會精英的連環殺手泰德~邦迪被捕後接受采訪,以第三人稱講述自己是如何形成犯罪行為中提到: 起初那隻是一種感覺,憤怒、挫折、焦慮和被責怪等等,當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這種人格就會支配他,他會聽到一種聲音,然後按照那種聲音提示去做。
而我們現在的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未成年的罪犯,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世界上沒有天生陰險的壞孩子,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缺乏愛才犯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犯罪者的背後,也許有一個不幸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