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隻有積極行動才能獲得成功 ——消積拖拉隻能坐失良機(2)(1 / 2)

(二)我們為什麼會拖拉呢

1.逃避。每個人常常有逃避困難的想法,隻不過一些人能夠克服,另一些人則是想盡量逃避了。拖拖拉拉,先辦簡單的事情,讓它們占滿分分秒秒,而把困難拖到最後再說,抱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僥幸心理。可是這種想躲避的心思,到頭來隻會讓你更費力。

2.讓缺點合理化。拖拉者的一個最大退路,是找借口為自己開脫。經常聽到一些人這樣說:“看,我本來就不適合做這個,不是嗎?”

3.求得同情。“看看,我多麼辛苦。”自我欣賞,當然也希望別人欣賞這沒有功勞的“苦勞”。

4.維護軟弱的自我想象,患得患失。其實害怕成功道路上荊棘的人,所回避的正是成功。

5.拖拉有時也有一些非情緒方麵的原因,比如目標不合理,缺乏信息交流無法正確決策,沒有確定期限,應承過多,時間安排過於緊張,沒有餘地等。

(三)那麼拖拉的人應該如何改變呢

1.把大塊的任務分割成小塊。

善於化大為小,難題就好解決了。常出成績的人大都懂得這種方法的價值。你想寫二百頁的書稿嗎?每天寫一頁,不到七個月就可完成。如果想一下子搞定,隻能被目標嚇倒。有了艱巨的任務,首先分解它,化成一係列小任務,再一個接一個地完成就容易搞定了。

2.正視不合心意的工作。找一段時間專做不合心意的事務,是磨練意誌的好方法;

3.立即動手。你的房間該打掃了嗎?現在就去找工具。得交報告嗎?馬上拿出紙列上幾個要點。要勒令自己,決不拖延,有事情及早做。

4.利用興致。你無意寫報告,卻可能有興趣翻閱有關資料;不想修電器,卻可能願意先收集所需元件,在該辦的事情中先揀有興趣的辦,讓你的良好的精神狀態為你服務。

5.分析利弊。對目標有意識地加以分析,看看盡快實踐有啥好處,拖拉有哪些壞處,這對下定決心立即著手很有督促作用。

6.向別人保證。請別人來督促你,會使你產生一種有益的焦慮感和時間緊迫感,這會有效地克服拖拉。

7.每天做結算。“明天就在眼前,學會把每一天當作禮品來對待。”把時間看做財富,你就不會再拖拉了。

8.要有實施的勇氣。勇氣是克服懦弱,付諸實施的能力。潛力之所以沒發揮出來,是因為自己限製了自己,缺乏突破的勇氣。突破了膽怯的限製,就能充分發揮潛力。

最後,最好每天早上問自己“我麵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今天打算把它解決到什麼程度?該做哪些事情?”克服了拖拉的習慣,你就會跑在時間的前頭。

五、“心想”事不成——丟掉喜歡猶豫的壞習慣

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便是行動的開始。有的人總是不主動邁出第一步,一有困難,就讓他們猶豫了,這足以讓他們停止腳步。眼是懶蛋,手是好漢,一些看似很難的事,真正做起來就不那麼難了。因此,邁出第一步很重要。

眼是懶蛋,手是好漢,一些看似很難的事,真正做起來就不那麼難了。

不久以前,筆者在街上偶‘遇一高中時的同學。一別已經10年,隻知道他畢業以後去了香港,以後就再也沒有聯係過,沒有想到今天他已經成為了香港一家服裝公司的總經理。他給我講述了他在香港的奮鬥經曆。

那時,他懷著一腔熱忱來到香港,孤身一人開始在香港尋找發展的機會,希望能夠在這裏找到自己的棲身之地。然而在香港生活並不容易,吃的並不便宜,租房的價錢是內地房租的十幾倍。他帶去的錢很快就花得差不多了,他不得不找到最簡陋的地方居住,一個不大的房間中有十幾個人擁擠在一起。我們在電視劇裏看到的居住條件非常好的房子隻有收入豐厚的人才住得起,而大部分的人隻能住在很簡陋的地方。但是他下定決心,自己以後也要住上像樣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