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隻有積極行動才能獲得成功 ——消積拖拉隻能坐失良機(1)(1 / 3)

一、立即行動是靠近成功彼岸的關鍵——拋棄喜歡拖延的壞習慣

許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有時,立即行動的決定能使你最荒誕的夢想成為現實。

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成功。建功立業的秘訣就是:立即行動!隻要你活著,當“立即行動”這個暗示從你的下意識心理閃現到你的有意識心理,要你去做你所應當做的事時,你就該立即行動,並堅持到底,這可以使你成為一位卓越的成功人土。

成功的秘訣就是“行動”。自我發動法則實際上就是一句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無論何時,當“立即行動”這個警句從你的下意識心理閃現到有意識心理時,你就該立即行動。

平時就養成一種習慣:自我激勵警句“立即行動”對某些小事情做出有效的反應。這樣,一旦發生了緊急事件,或者當機會自行到來時,你同樣能做出強有力的反應,立即行動起來。

許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由於這種習慣,他們可能出門誤車,上班遲到,或者更重要的——失去可能更好地改變他們整個生活進程的良機。曆史已經記錄了有些戰役的失敗僅僅是由於某些人拖延了采取得力的行動的良機。

有時,立即行動的決定能使你最荒誕的夢想成為現實。

生活中,這種成功的例子確實得不勝枚舉。法國生理學家、外科醫生亞曆西斯·卡雷爾,第一個提出要研究血管的縫補,竟被當時的名流譏為“曠古未聞的癡想”,“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是卡雷爾矢誌研究,埋頭實踐,終於獲得成功,創造了前古未有的業績,獲得諾貝爾獎金。

美籍挪威探險家司蒂芬森,曾帶著一支探險小分隊的漫無邊際的北冰洋上艱難行進。他克服了千難萬險,終於到達了北極這個科學研究的最冷僻的地區,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敢在沒有糧食、燃料的困境中到達北極的出色探險家。

那麼,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去立即行動,克服前進中的困難,用立即行動實現自己的目標,以下幾種方式可供你參考:

(一)努力去選擇並嚐試一些新事物,即使你仍留戀著熟悉的事物。即使是失敗了,也要突破狹隘的著眼點,努力為自己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英國有家叫巴金的公司,這家航空公司的董事長是39歲的年輕人,他白手起家,建立了年收入240億元的企業集團,現在個人的資產約有80億元。

看了以上這段話,多數的人會說:

“哦!這個人很特殊。”

但是,會這麼想的人實在太可憐了,可憐得令人悲傷。

同樣是人,為何要將這位董事長和自己之間畫上隔離的線?畫線就表示終了,絕對表示不能越過此線到達彼方的世界,隻能在這邊的世界過著小心翼翼的一生。

這位董事長所率領的巴金集團是以唱片公司或節目製作公司為中心,但是年輕時的他,並沒打算將來成為大財團的董事長,他隻想當新聞記者。

所以,他首先報考報社,但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他竟沒有被錄用。

其次,你知道他想做什麼嗎

這時他的胸懷壯誌和一般人不同。

他和我們不同的隻有一點而已。

如果能克服此點,任何人皆可獲得成為偉人的機會。

報考失敗的他,心中並未產生這樣想法——

“我這個人太沒出息、太無用,沒人會錄用我,這表示我沒有才能,我還是當公務員吧!”

他更擴大他的願望。

他的想法完全相反——

“啊!既然不被錄用,也無所謂,我就自己創立出版社吧!”

於是他開始自己創業。

其後,當然遭受百般苦難,也付出許多努力,也許也曾因人際關係而苦惱過。

但是,最初有此決心,他才能克服一切障礙。

做任何事開頭最重要,如果最初的方向有偏差,結果差距會變大。即使最初的出發點相同,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會愈來愈大。

倘若最初想當播音員,但是不被錄用,應該想:“好,我自己創立廣播公司。”

要有這樣的行動才行。

其實,這也就是克服挫折的能力,此可變成踏板,能產生克服挫折的決心化為行動。

(二)不要費心去為你做的事找借口,當別人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時,你不用過多去解釋各種各樣的因果關係,隻說一句:“我就是喜歡這樣做。”

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蘇秦,就是一個如此行事的典型。

蘇秦年輕的時候,是一個很有雄心壯誌的人,他一心想學以致用,效忠朝廷。可是因為出身貧寒,屢屢不被重用,被人瞧不起。他並不放心上,決心回家發憤讀書。他苦心研究兵法,經常徹夜不眠,有時實在太困了,就一邊罵自己沒出息,一邊用一把錐子,刺疼自己的大腿,以此驅逐睡意,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經過一年多的苦熬,他終於熟讀薑太公兵法,掌握了各國的地形、政治、軍事知識,成為一名著名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