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好的讀書習慣會讓你終身受益——不良的讀書習慣會讓你一事無成(3)(2 / 2)

整個人被從沉睡中喚醒,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演講本身。你頭腦清醒、有條不紊地展示著你的實力,調動著你的能量,這使你感到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辯論俱樂部是培養演說家的搖籃,不論你參加辯論俱樂部要走多遠,不論有多大麻煩,不論多難抽出時間,你通過這一社團獲得的訓練將使您終身獲益,它將成為你人生的轉折點。林肯、威爾遜、韋伯斯特、克萊、帕特裏克·亨利這些偉大人物都是老式辯論社團的受益者。

不要認為你不懂談論規則就不能擔當你所在的辯論社團的會長,或是在那裏發揮積極作用。這是個學習的地方,當你獲得了這個席位時,你就可以去熟悉這些規則。除非你被推上了這個位置並不得不發號施令,否則你永遠也不會了解這些規則。應該盡量多地加入一些年輕人的組織——尤其是那些注重修身的組織——並要強迫自己不失時機地發表演說。如果沒有機會,就去創造。應該大膽地站起來,就正在討論的每一個問題談點看法。盡管大膽地站起來提一條動議,支持它,或是就它發表一些意見。不要等到你準備得更充分時再行動,你永遠也不可能準備得更充分。

你每站起來一次都會增加你的信心,不久以後你就會形成發言的習慣,它最終會變得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簡單。辯論俱樂部和各類討論最能迅速有效地鍛煉年輕人的能力。許多社交方麵的成功人士都把他們的成就歸功於老式辯論社團。在這裏他們學到了自信、自立,他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正是在這裏,他們學會了麵對自己,學會了雄辯地闡發自己的觀點。在辯論過程中,努力堅持自己的觀點、為自己的觀點提供充足的論據能給年輕人帶來莫大的裨益。這是對思想的強有力鍛煉,就像摔跤之於體格一樣;

不要老是躲在後排,盡管坐上前來,盡管展示你自己。畏縮在角落裏、不讓人看見、逃避社會交往,這些做法對一個人樹立自信是極端有害的:

對於中學生和大學生來說,逃避他們不夠熟悉領域裏的公開辯論和公眾演講,這是很習慣的做法。他們想等到自己準備得更充分時,再去拋頭露麵。

但是,要顯得優雅、從容、熟練,要在大集會上不心慌意亂、鎮定從容,就需要依靠以往的經驗。那麼,你必須持之以恒地訓練這種能力,直到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為止。如果你接到發表演說的邀請,不管你是多麼的不情願,多麼的膽小或害羞,你都應該下決心抓住這個自我提高的機會。

我認識一個很有演講天賦的年輕人,但是他生性膽小,總是拒絕接受在公共場合演講的邀請,因為他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經驗。他缺乏自信,他自尊心太強,害怕出現閃失會給自己丟臉,於是,他等啊等、等啊等,直到現在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在公共場合演說。如果他能夠接下所有邀請的話,他就可以獲得很多有益的經驗。錯誤和失敗並不足懼,可惜的是,他放棄了這麼多好機會,如果他能抓住這些機會,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演說家。

“怯場”是司空習慣的現象。一個大學生在背一個題為《致應征入伍的父親》的發言時,他的教授問他:“這是凱撒大帝演講的方式嗎?”“是的,”他回答說,“如果凱撒大帝被嚇得半死、緊張得像一隻貓的話。”

當一個愣頭愣腦的人意識到所有的眼睛都在注視著他,所有觀眾都在評價他、研究他、檢查他、看他到底有多少能耐、持什麼觀點,並判斷他是令大家滿意還是失望時,他就會變得非常膽小。

然而,對觀眾的恐懼、對辭不達意的擔心才是最要命的怯場。

對於一個公眾演說家而言,最難以克服的就是自我意識。那一雙雙衡量、批評他的苛刻眼睛實在是難以從自我意識中揮拂去。

除非一個演說者在演講中完全消除掉他的自我意識,忘掉自己,否則他很難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他老是考慮自己留下了什麼印象,人們會怎麼看待他,那麼他的力量就會被損耗,他的演說也會索然無味。

即使這次在講台上沒有獲得成功,那也是有很多益處的,因為它常常會激發下次獲取成功的決心。在這一方麵,德摩斯梯恩的艱苦努力、迪斯累利的經曆,都是曆史上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