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好的讀書習慣會讓你終身受益——不良的讀書習慣會讓你一事無成(3)(1 / 2)

朱熹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他早年興趣廣泛,禪、道、楚辭、詩、兵法樣樣涉獵。但後來,他又轉向專攻儒家經典研究。這“一博”、“一專”,為朱熹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將為你今後的工作、生活帶來精神上的極大豐收。

五、學習如何獨處——擺脫不會利用時間的壞習慣

這可能是最令人驚訝,也最有用的建議。

但它真的讓人這麼驚訝嗎?想想看:如果你和自己都不能好好相處的話,還能期望別人什麼呢?換句話說,如果你知道怎麼為自己分配時間的話,別人一定會意識到你這種強勁的力量。

很多人都害怕孤獨。他們不知道自我創造的後果,所以犯了極大的錯誤——認定自己絕對不能孤單。他們每一次盡量讓自己避免孤單的時候,都讓自己再度感受到恐懼的侵襲。恐懼什麼呢?就像有人說的:“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簡直覺得自己一無可取。”

許多人都有同樣的恐懼。也許你喜歡和一些朋友聚在一起,在電話中聊上半天,或偶爾去關心人家的私事,或在別人忙的時候堅持要去看他。或在團體裏太注意自己,好像怕別人會看漏了你或忘記你似的。你可能會要求別人幫你做一點小事,以確定別人真的喜歡你。很多人都這麼做,結果卻愈來愈不喜歡自己,別人也覺得你不成熟。無法自處,往往使你顯得有點幼稚。

如果你能享受獨處的時刻,那麼你找朋友的意圖將完全出至於真心,而非軟弱。你打電話給朋友約他吃晚飯,隻因為你想看他,而不是因為你無法忍受一個人單獨吃飯。你的朋友會覺得你真心地喜歡他、看重他,而不是隻想依賴他。你將變得更可愛——對那些想找個真心朋友,而不是找個比他更脆弱的朋友的人而言。

練習一個人自處。如果你已經習慣和別人一起的話,剛開始時這個習慣可能會使你覺得不舒服。如果你覺得不愉快的話,就探測自己的感覺。你為什麼一直盼望電話鈴響呢?你是否擔心自己和某人的關係?你是不是厭煩自己?如果這樣的話,你可以找點事做做——以克服獨處時的恐懼。但不要覺得獨處的時候,一定得做點有“建設性”的事情,才能掩飾單獨一人的怪異行為。如果你願意給自己一點機會——譬如一個月裏找一兩個下午獨處,你將更能享受獨處的樂趣。

六、演講的訓練與勇氣 ——丟掉說話怯場的壞習慣

有些人總是很敏感,害怕被人注視,所以他們不敢張口說話,即使是在討論一個非常感興趣、並有獨到見解的問題時,他們也噤若寒蟬。在辯論俱樂部、文學社或任何集會上,他們都隻是靜靜地坐著,啞口無言,渴望說話卻不敢說。在集會上,如果他們站起來提一項動議或是發個言,他們的聲音簡直讓他自己聽了也會痙攣。他們不敢堅持自己的權利、不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果這麼做,他們就會麵紅耳赤,心驚膽戰。

公眾演說家麵臨著嚴峻的考驗,因為他們要展示自己的內在能力。演說家要冒暴露弱點、在別人麵前丟臉獻醜的巨大危險。公眾演講——也就是站著思考——是鍛煉一個人皮粗臉厚、我行我素、不在乎別人想法的有效手段。它能將一個人的缺點、思想局限、語言的貧乏和狹隘的詞彙量暴露無遺。公眾演講也是檢驗一個人的閱讀狀況和觀察能力的最好試金石。

年輕時的演講訓練能促使一個人通過閱讀和查字典細心地鞏固大量的詞彙。作公眾演講,必須要理解語言,表述必須要言簡意賅,必須學會在該結束的時候就打住。不要在闡述完觀點之後還老是延宕你的講話或是論證,否則你留下的良好印象就被一筆勾銷了。人們就會對你缺乏分寸和良好判斷力的表現大失所望。

成為一名優秀演說家的願望能大大激發一個人身上所有的精神潛能。一個人的勇氣、性格、學識、判斷力——所有這些品質——像一幅全景圖一般被展開。智力變得更敏銳,思想變得更深邃,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這時,思想急欲宣之於口,詞語也迫不急待地等著被選擇。演講者調動起所有的經驗、知識、先天和後天的能力,全力以赴地展現自我,以贏得觀眾的讚同和掌聲。

這種努力使人凝神屏吸、眉頭沁汗、眼光灼灼、雙頰扉紅、血脈賁張。隱伏的衝動被激起,半忘的記憶又鮮活,想象力倍加活躍,各種冷靜時候從未有過的妙喻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