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偉大的事業都是由那些工作起來有條不紊、時間安排得當的人完成的。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印跡的人無不懂得時間的可貴,無不惜時如金。
二、良好的閱讀習慣——改變不正確的讀書方法的壞習慣
體格健身和精神健身隻是形式不同而已,但係統性同為二者所必需。這可不是讀書時隻淺嚐輒止的人——不是那些亂看一氣、一本接一本地拿起來、無精打采地翻著頁碼就草草看到結尾的人能做得到的——應該通過閱讀來加強和發展心智。
要最大限度地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你就必須抱著目的去讀書。坐著躺著,懶散地讀書,除了消磨時間外別無目的,這樣隻會使人懈怠。
如果你想發展一種怡人的享受形式,培養一種新的興趣愛好,獲得一種你從未體驗過的全新激情,那麼就開始閱讀好書和好雜誌吧!而且要每日不誤。開始閱讀時量不要太大,因為這樣會使你感到疲累,每次讀一點,但每天都要讀一些,不管閱讀量有多小。如果能持之以恒,你很快就會獲得一種閱讀的興趣——讀書習慣;漸漸地,這種習慣會帶給你無窮的滿足和純真的快樂。
在一所健身房裏,常常能見到一些懶洋洋的人,他們不是按照係統的訓練課程去鍛煉肌肉,而是漫無目的地在器械之間走來走去,時而練一、兩分鍾舉重,時而拿起啞鈴又扔下,時而又在雙杠上晃蕩一兩下,就這樣一點點耗掉時間和體力。這些人與其這樣,還不如離健身房遠一點,因為他們意誌薄弱,不夠堅韌,這使得他們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弱了肌肉的活力。一個想從健身鍛煉中獲取力量的男人或女人必須要係統的訓練,而這就需要意誌力。他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否則隻會擁有鬆弛的肌肉和發育不全的體格。
當你精神疲憊時,千萬別去看那些隻有全神貫注才能把握的書,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如果你這樣做,你將一無所獲。讀這類書,一定要做到精神飽滿、全神貫注。這對防止走神是極為有效的。現在,由於很容易就能獲得大量閱讀的材料,很多人看書都不那麼專心了。
有目的地看書,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正在變得開闊,意識到我們正在擺脫無知、偏狹和一切蒙敝心智、阻礙進步的東西,還有什麼能比這帶來更大的滿足感呢?
卓有成效的閱讀必定是全神貫注的閱讀。一個人在看書時,應當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書的內容中去。
消極閱讀在效果上甚至比隨意閱讀更有害。僅坐在健身房裏並不能鍛煉身體,同樣,消極閱讀也不能增長知識。當思想昏昏沉沉,精神東遊西蕩、散漫無際時,閱讀隻會虛耗精力,摧折意誌,弱化智力,使大腦遲鈍,使人無法把握重大問題和疑難問題。
你從書中獲得的東西未必是作者的思想,而可能是你自己領悟到的體會。如果不能控製自己的思想,如果你讀書的動力並不是來自於對知識、對更為深廣的文化的渴求,那麼你必不能從書中獲得最大的益處。但是,如果你那幹渴的靈魂啜飲作者的思想就像焦土吸吮甘露一樣,那麼你的潛力和你身上隱伏的能量,就會像土壤裏延遲發育的幼芽和種子那樣,終會勃發出新生命來。
你應當像卡萊爾、像林肯——像所有從讀書中獲益的偉人那樣讀書——整個靈魂都浸潤在所讀的內容裏,聚精會神,而對書外的一切都毫無知覺。
約翰·洛克曾經說過,“閱讀隻是給我們提供一些知識素材,是思考把所讀的內容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要最大限度地從書中獲益,讀者還必須是一個思考者。僅僅熟悉一些事實並不等於獲得了力量。用一無是處的知識來填充大腦無異於一個勁把家具和擺設塞人我們的房子,直到我們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食物隻有被充分消化吸收,變成血液、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一部分後,它才能化為體力、智力和肌肉。同樣,知識隻有被大腦消化吸收,成為你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後,知識才能成為力量。
如果你希望獲得知識上的力量,除了看書要全神貫注外,還要形成這種習慣:經常合上書,坐著想一想,或是站起來走走,想一想——一定要思考,要沉思,要默想。要在腦海中反複思量你讀到的東西。
書籍中的知識隻有被你的思想吸收,被納入你的生命,它才成為你的東西。你初次讀它的時候,它是屬於作者的。隻有當它成為你內在的一個部分時,它才是你的。
很多人認為隻要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隻要在任何閑暇時都一書在手,那麼他們必然會變得富有教養、智慧通達,其實不然。與閱讀相比,思考要重要得多,沉思、默想我們讀到的東西,就如消化吸收我們所吃的食物。
我認識的一些傻瓜隻知道一個勁地給自己灌輸知識,不停地閱讀,但是他們從不思考。當獲得幾分鍾的閑暇時,他們就會拿起一本書來就讀。也就是說,他們總是在吞吃精神食糧,卻從不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