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池上,皇帝與張須陀在畫舫上釣魚賞景。
此時的中原洛陽,已經進入了初夏,但是在遙遠的西部邊陲,卻還是大雪紛飛。
“嗣業軍中奏報,大雪紛飛,造成不少將士凍傷,軍資轉運更是極為不便。好在他主動出擊,打下了大非嶺囤糧,稍稍緩解。”
羅成卻有些無奈的歎道,“本來隻給嗣業一軍人馬,便是希望他能審時度勢,加以克製,把戰爭控製在一定規模之內。如今百廢待興,朝廷需要先休養生息,可唐儉先是膽大的直接幫慕容順兵變奪位,搞的吐穀渾這個爛堤突然崩潰。”
皇帝對於此時在吐穀渾打一場全麵戰爭,是沒什麼興趣的,也沒有什麼餘力。
西北的子午直道、靈武運河,河隴路都還沒有全麵疏通,關中也還沒有什麼積餘,百姓都沒恢複過來,朝廷的兵馬也同樣是還沒有布置到位。
更別,朝中剛剛經曆了一場巨大的謀反案,內部正是不穩之時,西線再起大戰,這不符合皇帝的計劃。
事實上,政事堂中的十一位宰相中,也有一半多都是認為過火了。
如杜淹更是直言應當立即把羅嗣業撤回。
“若是嗣業不主動出擊,那麼圍繞著伏俟城打,我們的情況要好的多。”皇帝直言不諱的對老帥道,雖然在眾臣麵前,皇帝還是很支持羅嗣業,稱讚他主動出擊,打出了大秦的威風。
可實際上,皇帝心裏還是覺得嗣業在一個錯誤的時候,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然後使得他的兵馬,還有朝廷的處境,都陷入了被動。
烏海城和大非嶺距離大秦的邊境太遠了。
而且那邊的地形和氣候,都對秦軍十分不利。
“陛下莫非也想調嗣業回來?”
張須陀雖也承認皇帝的話,嗣業於戰略上確實落了下乘,可關鍵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此時撤軍,想撤也不容易。
更何況,吐蕃和西突厥來勢洶洶,嗣業就這麼撤,豈不是顯得怕了他們。最關鍵的是,以張須陀對嗣業的了解,他是絕不會在這個時候撤退的。
到時朝廷讓嗣業撤軍,不發兵增援,而嗣業來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豈不是要糟糕。
“陛下,朝中的將軍們,都摩拳擦掌,準備大打一場。”
“將軍們自然是想要大打一場,不打仗,他們就無用武之地,整喝喝茶推演推演沙盤兵棋,教教羽林郎,對他們來,那真是無聊透頂。可老師你也當知道,眼下中原還有三藩未平,朝中又剛經曆了一場地震,此時要深入敵境,跟吐蕃、吐穀渾、西突厥這些虎豹犲狼打,對我們來並不有利。”
調兵越多,後勤需求越大,而要把糧草轉運到大非川烏海那一線去,可不是一般的困難。而出兵少了,難以壓製敵人。
搞不好要是吃了敗仗,將帶來的是連鎖的反應。
現在中原的大好局麵,搞不好就要有反複。
“老師,你能不能自關隴河朔四道調集兵馬,向青海湖一帶集結,然後讓嗣業徐徐撤退,誘敵軍追擊,咱們再在青海湖邊給他來一個大伏擊,一役畢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