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大部隊集結於青海湖邊,首先就能解決高原反應給秦軍帶來的不適,其二,能夠大大縮減糧草軍械的運輸困難。
更何況,這裏距離隴右河西更近,朝廷也能有後續力量策應。
古人,國家大事,在祀與戎。
戰爭無事,當年楊廣不也以為滅高句麗如反掌觀紋,結果呢,強大的隋朝不也因此灰飛煙滅?
如果敵人打進河隴,那羅成肯定是毫不猶豫的應戰,但現在問題是,唐儉行事大膽,而嗣業不顧大局,這兩人現在把戰場都推到了吐穀渾的腹地之中,在那種地方打仗,實在是太凶險了。
而且成本也太高。
“我本來計劃休養生息三年之後,然後南征,以三年時間,平定三藩,統一下。再休養生息三年,然後征討吐穀渾,重置四郡。等把吐穀渾之地穩固了,然後再兵入西域,重新打通絲綢之路,通商泰西,恢複漢之西域都護府。”
如果按步就班,那麼以大秦的底盤,那就跟推土機一樣毫無懸念。
可現在,羅成還真不敢就有必勝的信心。
他能在馬邑兩次大敗突厥,也可以是內線做戰,占據地利人和,還掌握了時。
而現在,跑到青藏高原上去打仗,羅成沒啥信心。
曆史上,一代名將薛仁貴率十萬大軍護送吐穀渾可汗回去複國,結果就是被吐蕃人大敗,最後在四十萬大軍的圍困下,不得不議和敗回。
“陛下,打仗有的時候就是這樣,敵人並不會一切都按我們的計劃來,而且就算是我們的將領,也不可能完全能依照計劃行事的。總會有種種意外,這個時候就是考驗我們的決斷之時了。”張須陀直言不諱道。
你想一步步發展,然後平推,可別人也不傻啊。人家不會等你什麼都準備好了再被你打,他們也知道趁你不備的時候打來。
戰爭向來如此,充滿變數,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
張須陀雖然一把年紀,渾身傷痛,可依然還是十分強硬,他堅決主張要打。
“不打不行,必須打。”
羅成對著湖麵沉思了許久,最終緩緩道,“好,就有老師來安排戰略,我來勸宰相們,這一仗咱們就打出大秦的威風來。”
皇帝親麵做宰相們的工作,很快服了一眾宰相。
於是,皇帝下詔西征。
他宣布將移駕西京長安坐鎮,並派出樞密使張須陀坐鎮於金城郡,兵部尚書衛文升坐鎮武威郡。
從洛陽、河南、河東、山南一帶,征召十萬大軍西征。
另河朔關隴四道所有郡兵進入二級戰備,要求一半以上的郡兵歸隊待命。
國家的幾大糧倉,也開始向關隴全力運輸糧食。
並挑選了大將尉遲恭、秦瓊、程咬金、單雄信、薛萬徹這五員虎將統兵前往青海湖畔。
朝廷征召民夫三十萬,以支援十萬大軍,另動員二十萬府兵、郡兵隨時待命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