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不列顛戰役 :結果(1 / 2)

假設,軸心國部隊在短暫的時間內占有海上優勢,搶灘部隊以一個兩棲作戰旅加上多個一步兵師的兵力在時機成熟的條件下出航,於生在某地集結成有效登陸陣型時,海麵艦船對海岸敵軍碉堡進行高密度炮擊。空軍出動亨克爾111 數架,與護航戰鬥機編隊協同,對英倫三島海岸軍事基地進行地毯式密集轟炸,隨後出動大群第二波容克戰鬥機,對敵要點實施轟炸。

在取得以上的登陸前提下,空軍第一波轟炸後,海軍再次實施來自海麵上的炮艦轟擊炮轟。經過多次的炮火覆蓋和定點清除後,步坦協同推進,得到灘頭上的第一片陣地,以步兵戰術隊形向內繼續進攻,然後炮兵部隊在灘頭陣地緊急假設火炮進行火力支援。在火炮陣地建立起來之前,預計一些坦克和必要的設備都已經運上岸邊,那麼部隊也就能夠進行步炮坦協同,最終奪取敵城市。

搶灘登陸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並且登陸目標不止一個。初步設置為主攻的一個或兩個灘頭地點,五個或更多的佯攻吸引。那麼不管是海麵艦隊或者航空部隊,乃至於參與搶灘的登陸部隊,可以想象的是數量一定要達到必要的要求。

如果按照多次推演的結果,海軍基本到位,航空部隊在占有製空權的情況下第一步先展開空襲,並且在登陸地點之外集結的部隊都如計劃般那麼順利的話……

“如果灘頭和必要的延伸陣地被我軍炮火覆蓋射擊,那麼搶灘部隊的損失應該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徐陽當然知道“如果”是什麼意思,那隻是在推演中的預測,其實誰也無法完全偵查出英國人會不會在多個點建立可以抗擊海麵艦船大口徑火炮的轟擊,或者說轟擊的是不是英國人在情報上故意曝露的火力點,畢竟沒人會傻乎乎地將火力點設置得暴露掩體外,多次炮擊後也不可能將所有火力點清除。

再一次假設,少數幾個主攻地點搶灘成功,那麼登陸部隊肯定是快速向前推進,後續部隊跟上之後才會建立必要的前進基地以便接受更大更重的武器裝備。留下的步兵部隊,他們必然是所搜占領區的地形,清除殘餘的盟軍部隊。一些特別兵種,比如工程兵部隊,他們在建立前進基地的同時也需要清除出一定的空間讓航空部隊在英倫三島有第一個戰時臨時機場。

一個或者多個主攻灘頭作戰順利,在推進時必然有足夠的友軍在正麵進攻,這樣一來對軸心國的攻擊計劃十分有利的。但是可以假設,盟國空軍非常勤奮敬業,他們哪怕隻有一架飛機也會升空,並不是害怕盟國空軍的襲擊或是什麼,而是擔心沒有及時將他擊落,被從空中大範圍的偵查到軸心國部隊的運動方向,那麼軸心國登陸部隊在突然性上的優勢就會失去,使得英國人過早地知道前線都發生了什麼事,哪些方向被進攻哪些是軸心國佯攻,讓英國人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調動。

在過去的戰役中,有一個現象一再顯示它的重要性。那便是突然的襲擊性,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明是偷襲後得手,打得敵人措手不及之類的現象。

因為沒有足夠海軍的原因,軸心國部隊的搶灘作戰的前提就是需要有足夠的突然性,唯有這樣才能夠獲得短暫的海麵優勢。而海麵上的優勢就是登陸作戰的前提,不然有再好的攻擊計劃都無法執行。麵對早就嚴陣以待的盟軍,以及那幾乎沒有威脅性卻滿山遍野的所謂“英國本土保安局”的近三百萬民兵,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在請報上獲得成績,不管是海麵、地麵,乃至於空中都會遭受很大的損失。恰恰地,麵對蘇維埃加盟共和國在東麵近期來表現的虎視眈眈姿態,德意誌第三帝國乃至於整個軸心國軍事組織都是無法接受的。

雖然很不願意,但是徐陽得承認,曆史總是有一些共同之處,那邊是在他在想要進攻英倫三島時,身處的位置讓他像阿道夫.希特勒那般,害怕不列顛戰役啟動後東麵的那個龐然大物突然殺進來……

“您的擔心是有必要的,我的元首。不過……恕我冒昧,斯大林正忙著清洗反對者,蘇軍高層因為斯大林大規模清洗的原因士氣普遍低落,有些方麵軍更是有再次革命的可能性。我想,斯大林在沒有絕對控製軍隊時,哪怕他覺得是進攻德意誌的最佳時機,他都不敢輕舉妄動。”

盟國防禦部隊會很多,裝甲數量應該也會不少,畢竟他們一直提心吊膽地在做準備。這是不是說明不列顛之戰不會向之前的波蘭戰役、法蘭西戰役等等的作戰那麼快呢?的確是的,過去德意誌第三帝國用閃擊戰快速瓦解了敵人的士氣,切斷敵軍補給後進行分割包圍,很快就擊潰敵軍部隊,達到分割包圍定點清除的作戰目標,這才迫使他們不得不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