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不列顛戰役 :臨近(2 / 2)

西頓博士的工程隊在來到貝爾克之前就已經選定了地點,他們將在那一個有利位置建造雷達站和信息中轉站的基地。

其實,這是一項並不輕鬆的工程作業,在戰爭即將臨近的現在,新部署的“黃金眼”一定是有著急迫的作用,所以他們必需在製空權的爭奪戰開始之前建好雷達站,然後轉戰到其它地方再次建造一個臨海雷達站,如果有需要的話,他們還將再次返回到貝爾克,渡船到距離貝爾克不足兩海裏的一個小島上建造一個信息中轉站。

這一位黨衛軍一級突擊隊長昨晚似乎休息得並不好,不僅帶著黑眼圈,說話的聲音也明顯有些沙啞。他回身看向同有黑眼圈的夥伴,吩咐:“帶足彈藥以及各項補給品,我們馬上出發!”

他說的車隊是一些武裝裝甲車,為了滿足戎衛的需要,黨衛軍在經過不斷改進後,一些野戰部隊已經配置了必要的武裝裝甲車,這些武裝裝甲車一般為半履帶式少量為法國之中的吉普車代替。

被打招呼的突擊兵奔回軍營,很快,兩輛半履帶式裝甲車和一輛提供給工程人員和軍官乘坐的吉普車便發著‘轟隆’聲,帶著塵土駛了過來與工程隊會合。

由於第三帝國對法國德占領區采取的是懷柔政策,德占領區的軍人很少會去打擾法國平民的生活,就是占領區內的政府構造也很照顧法國人的情緒,一般都是委派幾名名義上是助手,實際上是控製者的工作人員‘輔助’當地政府的法國人治理占領區。

隨著法國承認戰敗並且投降,法國的經濟競爭力也遭受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在法國西部工業城市大部份淪陷的如今,法郎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貶值。

在這個時候,各個法國的大部份城鎮和城市各主要交通要道皆被德軍控製,占領區內的生活品都是由德軍控部門從德國以及各個占領區輸入到法國德占領區,這些物品買賣時使用的貨幣當然不是正在貶值的法郎,而是使用第三帝國硬通貨幣帝國馬克。這就造成一個很理所當然的現象,法國德占領區內帝國馬克正在逐漸取代法郎的位置,成為主要的交易貨幣。

日用品的輸入渠道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貨幣的更替也成了必然的事情,雖然需要一段時間適應,但是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現,很多法國人在購買東西的時候,他們使用的是帝國馬克,而不是本國貨幣法郎。

催生這一改變的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那便是德占領區內的德軍士兵太多了,高度緊張的情緒也讓這些士兵很有購買東西的欲望,很多士兵都是在前線購買一些德國國內沒有的物品,然後再寄回去給國內的親人。

這些士兵購買東西時,使用的貨幣當然是帝國馬克,商販找出零錢時,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這些德軍士兵總是拒絕法郎。有需要當然也就帶動了供給,再說,這些德軍士兵也是法國德占領區內一批比較有閑錢購買奢侈品的顧客,這也有了好的理由,畢竟誰麵臨生存壓力的時候,選擇更多的總是進行妥協,情勢迫使法國商販放棄法郎而逐漸使用帝國馬克也成了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

雷達站的建造地點要求非常嚴格,它必須是一個擁有良好視野,便於防守的地勢,同時,它還需要具備一定的高度,這有利於信號的輸出和接收。

雷達站對土質的要求也非常複雜,它必須是鬆軟利於挖掘的鬆土坡,但是這些土質的水份含量不能太大,原因是雷達站有很大一部分建築物必需建立在地下,土質水份含量大則容易產生潮氣,這容易讓長期駐守的人得患風濕或是關節病。

雷達站的核心硬件以及操作室會設立在人工建造的堅固地下掩體裏,這不但是為了防止敵人的轟炸,還有保證雷達硬件安全的主要作用。這個地下掩體的構造十分的嚴格,它需要能挨住一次性五百磅火藥炸彈的轟擊,而又不能產生明顯的、有傷害力的震波。

有時候建造這麼一座雷達站地下掩體的難度甚至超過於建造一座地下要塞,至少要塞被破壞不會影響到什麼功能使用,最多就是造成一些人員傷亡。雷達站的掩體則不然,雷達站的地下操作室掩體一旦崩塌,這個雷達站也就失去了功用,雷達站失去了功用,那影響到的事情就多了,因為部隊之間的通信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賴到雷達站的硬件係統。

當工程隊路過德意誌航空部隊的機場時,西頓博士特意讓車隊降慢了速度,他看到的是航空兵部隊一副忙碌的情景。

身為一個非作戰在編人員,西頓親臨其境地感受到戰爭氣氛的逼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