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列顛戰役 :莞爾(1 / 2)

二戰時,所謂的雷達站的功能並不止是料敵先知這麼簡單,它需要承受的責任太多,利用電子波探測周圍地帶是不是有被敵軍入侵隻是它的眾多功能之一,它還肩負著前線部隊之間的通信,所以它也是一個信息中轉站。

一個雷達站被敵軍占領了,那便不是隻是失去了一個雷達站那麼簡單,還意味著信息外漏,嚴重的話,比如通信密碼丟失,那將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拿最簡單的例子,國防軍進攻法國北部,占領了法軍的雷達站,這個勝利不止是占領了法國的一個雷達站,同時還是監控了法軍各集團軍局部之間的通信,用最直接的方式獲悉了法軍的調動情報,擁有了法軍通信密碼的國防軍有時候甚至可以‘冒名’向法軍下達命令。

在戰時,要更換一套通信密碼,並不是說,要換就換的事情,這期間還需要做太多了,特別是己方部隊被敵軍包圍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做出直接接觸,那就根本不能更換了,因為一切無線電波都有可能被敵軍截獲,然後進行解密。可見各國對雷達站的重視並不是無的放矢。

被選擇作為雷達站基地的地點離海港並不是太遠,那是一個海拔高度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土坡地,從這個地方可以了望拉芒什海峽局部,如果有良好遠望設備的話,甚至可以清晰的看見對麵英倫三島的海岸峭壁。

雷達站設立在這各海拔高度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土坡地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從這裏,無論是探測拉芒什海峽的動態,還是發出信息都不會被什麼東西阻礙。

地勢的優勢當然也會帶來負麵影響,首先,這個土坡地周圍沒有任何障礙物,它是一片禿禿的土坡地,一個雷達網聳立在這裏必將成為一個明顯的目標,一旦被發現,它也將成為敵空軍的主要打擊目標,所以,建造一些偽裝物也成了必然的事情。

西頓博士已經為德意誌建設不下於5個雷達站,每建造出一個雷達站就代表德意誌航空部隊多了一分優勢,他和許多原本大學裏麵的同僚雖然沒有戰鬥在對敵的最前線,做出的貢獻卻不比浴血火線的戰士們少。

一個國家想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依靠的並不止是軍人,現代有一個對戰爭的描述和總結,那便是戰爭打的是國家的國力,所謂國力小到每一個可以上戰場、在後方生產的工人,大到國家總體可以利用的資源。

國家的國力多寡和優厚與否都能影響戰爭最後的結果,而眾所周知的,德意誌第三帝國並不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甚至說在現代戰爭中她的資源顯得很貧乏。

拿德意誌第三帝國戰鬥力最強的裝甲部隊來說,德意誌領土麵積中雖然不缺乏鐵礦,但德意誌極度缺少橡膠,同時德意誌本土也隻有一個原油礦,這樣一來德意誌也就極度缺少裝甲部隊所需的油料。

有人說,德意誌第三帝國之所以有那麼多半履帶式的車輛正是因為缺少橡膠,德意誌的設計工程師解釋之所以設計為半履帶是看重半履帶式的功能,這裏雖然有點搞笑卻是說明了缺少橡膠的事實。

所幸,德意誌第三帝國不缺少鐵礦等礦產,不然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沒有足夠的鋼鐵,說不定日耳曼人會研究出什麼可以代替鋼鐵的‘怪物’”。

當然,早在開戰前的前五年德意誌第三帝國就在備戰,他們用各種方式囤積了各種戰略資源,這也是戰爭所必需做的準備。

而自從德意誌第三帝國在戰場上不斷獲得勝利的同時,那些缺少的資源總算有了一個緩衝,雖然不至於會馬上得到利用,但這對德意誌第三帝國來說絕對意義重大。

伴隨戰爭的發展,武器總是在日新月異,作為徐陽的直屬部隊,為了讓黨衛軍野戰部隊在戰爭有良好的表現,裝備度額也理所當然地得到照顧。

負責西頓博士這支工程隊的黨衛軍按照預計是要被劃入第一波的登陸部隊,他們已經裝備MP40衝鋒槍。

一級突擊隊長名字叫戈恩,他手裏的武器就是新列裝的MP/40衝鋒槍。此時他正站在西頓博士身後警戒,他聽不懂那些術語,也沒有必要試圖去理解那些術語,此時他正在煩惱應該怎麼去寫自己戰友的陣亡通知書。

作為一名基層的士官,戈恩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寫故事,寫已陣亡戰友的故事,他需要詳細的回憶穆勒的陣亡過程,再潤色一下,像極在寫小說那樣,誇讚穆勒對軍隊、國家、民族的貢獻。

其實,在混亂的戰場上,誰會去注意別人的戰鬥過程?至少戈恩除了知道穆勒是肺部中彈搶救無效死亡的,其他……比如是怎麼中彈的,又怎麼被醫療兵抬下去的,他是一概不知。